第17 章 變革(1 / 2)

鎮獄,最上層一間牢房之中。李信見到了捕神李陽嵩,自然也見到了考題。

李陽嵩就在牢房裏給他安排了桌椅和筆墨紙硯,自己則變成了監考官。他雙手背後,筆直而立,雙眼微眯,隻用餘光盯著牢房裏的一切動靜。

李老頭在一旁看見紙筆,一雙老眼冒出精光,礙於捕神當麵,他隻能一個勁地給李信“拋媚眼”。

李信則目不斜視地看著考題。

紀靈兒站在李信身旁,默默地幫他磨起了墨。李陽嵩並未阻止。

墨香飄來,李信精神一振,提筆寫道:“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之。弗兩不相傷,德交歸焉。”

李陽嵩餘光一掃,猛然睜大了眼睛,快步走近李信。他隻覺開篇玄妙無比,卻不能參透其中真意。不由脫口問道:“此話何解?”

看不懂就對了,李信也不答話繼續寫道:“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無名天地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繳。此二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妙啊,這句又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想的對不對?”李陽嵩仿佛看見進入寶藏的大門卻推不開。

“天之道損有餘以補不足,人之道則以不足奉有餘。”李信想了想道祖所言裏跟治國有關的部分,接著寫道,“執今之道,以禦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李陽嵩一副“雖然看不懂,但是感覺好厲害”的表情呆呆望著考卷。

李信稍作停頓,他以道祖所言作為總綱為的是引出韓非子的變革思想。

思考了一會,他鋪開第二張紙接著寫道:“遠古之世,人民少而猛獸眾,人民不勝猛獸。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今有構木於夏後氏之世者,必為鯀、禹笑矣;有決瀆於今世者,必為新聖笑矣。”

這次捕神終於看懂了,沉聲道:“遠古傳說,巫妖兩族各自統治大地和天空,皆對我人族任意宰割,特別是妖族更是以我族為資糧。有巢氏所構之木屋用的是建木。”

李信聽了這話有點懵,忘了這個世界有大能了。那麼大禹治水的故事在這裏也是神話變成了現實了?

他想了想把這頁紙卷成一團,隨手扔在了地上。

李老頭眼中喜色一閃而過,連忙過去撿了起來,嘴裏小聲嘟囔著,“年輕人真浪費,多好的紙啊,拿來如廁也是好的。”

李信整理下思路,換了一張紙接著寫道:“宋有人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複得兔,兔不可複得,而身為宋國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是以聖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

李陽嵩看到這裏,回過頭來再想想前邊的內容仿佛明白了點什麼。

李信接下來又舉了幾個因時代不同,同樣的治國之策卻得到不同結果的例子。洋洋灑灑竟寫了萬字。

整整一天,李陽嵩去拿了三次紙。

夕陽西下,李信看看天色不早了,提筆總結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用九:見群龍無首,天下大治,人人如龍,則天下大吉。”

更深層的話他沒法寫了,再寫多了他怕自己活不過三集。這畢竟是玄幻高武世界,說不定還有神仙。想想商鞅的下場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