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皇帝在枉死城的時候,遇到了當年被碾碎在自己豐功偉業下的眾多屈死鬼。餓鬼無錢,需要接濟的盤纏。太宗皇帝也是空著手兒來到冥界的,而且這太宗皇帝雖然是一國之君,富有中華,萬邦之首,但在冥界卻是個窮光蛋。在枉死城麵對群殍洶洶,總得留下買路錢啊。沒錢怎麼辦,隻能借了。地府有錢,雖然冥界十王對太宗皇帝那叫一個客氣,但錢上麵是大事兒,是比麵子還大的事情,所以人家不肯出半個子兒。最後崔判給太宗皇帝介紹了一位在地府裏富可敵國,積了無數陰德的陽間人士----相良夫婦。這相良夫婦在陽間可是窮光蛋。向相良夫婦借了一庫金銀,算是繳納了買路錢。這一陰一陽,一陽一陰,一窮一富,一富一窮的比較很有些味道啊。
出了枉死城,太宗皇帝隨著崔判等來到了六道輪回機構。這六道輪回機構,也是地藏王主政地府之後改革出來的東西。玉帝爺對這個事情是睜隻眼閉隻眼,反正是玩弄凡人的花招而已。老君爺的理念是靠登仙吸納門徒,所以老君爺也不在乎地府輪回之事。佛祖爺是瞅準了這個三不管地區,一腳插了進來。要說佛祖爺有眼光呢,地府其實很重要,它掐著人世間的死生大事呢。而且這六道有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佛祖爺要是看好哪個盡忠於佛祖爺的門徒,那人要再有些本事,就可以直接從鬼魂裏提拔,開了吸納人才的門路。而且用十八層地獄、六道輪回掐住鬼魂的生死,還能得到輿論上的優勢,管叫那些有所忌諱之人拜入佛祖爺的權威之下。老君爺在這個事情上,太沒眼光了。
這崔判在六道跟前指點太宗皇帝,“陛下明心見性,是必記了,傳與陽間人知。這喚做六道輪回:行善的升化仙道,盡忠的超生貴道,行孝的再生福道,公平的還生人道,積德的轉生富道,惡毒的沉淪鬼道。”【原文】陛下啊,你是個明白人,一定要記住了,回到陽間以後啊,還要說給別人聽,讓他們也知道。這六道輪回啊,有仙道,行善的人就從此道登仙了,怎麼才是行善呢?像齋僧布施這種行為就是;有貴道,盡忠的人就從這裏轉世到貴族家裏作王候將相了,怎麼才是盡忠呢?陛下你回去作個水陸道場,宣傳我佛慈悲,就是盡忠啦;有福道,行孝的人從這裏轉世為人大享福祿;有人道,公平的人在這裏轉世接著為人,否則就不知道轉世為啥了;有富道,積德的人從這裏轉世到富貴人家;有鬼道,惡毒的人在這裏沉淪,批評我佛說我佛不好的人就是惡毒。
太宗皇帝這個時候啊,已經完全被洗腦了。想當年那個揚鞭立馬,指點江山的英主,這時完全變成善男信女了,嘴上還碎碎叨叨:“善哉,真善哉!作善果無災!善心常切切,善道大開開。莫教興惡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報應,神鬼有安排。”【原文】
崔判一看,太宗皇帝變成善男信女了,他這任務算是圓滿的完成了,就送太宗皇帝從貴道門出地府了。為什麼是貴道門呢?貴道門是盡忠的才走的,太宗皇帝忠於過誰呢?太宗皇帝推翻了舊主隋煬帝楊廣,又從大哥手裏奪了儲君的位置,再逼著老父禪位於他。這忠字好像與他沒什麼關係嘛,其實這太宗皇帝此時是忠於佛祖爺的,那當然要走貴道門啦,回去接著作他的大唐皇帝啊。這要是回到陽間再努努力,將來再走仙道門也未可知啊。
這臨末了,要分別了,崔判又提醒太宗皇帝,千萬別忘了作個水陸道場啊,你要是忘了,我們可全白忙活了。
出了地府門,還為太宗皇帝準備了一匹快馬。朱太尉急請太宗皇帝上馬,馬行如箭,迅速到了渭水河邊。過了渭水河可就是長安城啦。為什麼走這麼急呢?因為太宗皇帝已經過世三天了,陽間那邊都要給他下葬了。就算是不下葬,那肉身也快臭了。陽間那邊現在全靠魏人曹在那兒頂著呢。就在這時河裏麵突然有一對金色鯉魚在那兒翻波跳鬥,這太宗皇帝看得歡喜啦,不肯走了。這一對金色鯉魚是怎麼回事兒呢?這是觀音姐姐派來的兩條龍。這太宗皇帝不走了,就靠近水邊去看新奇,急得朱太尉高呼:“還不走,看什麼看。”就把太宗皇帝推到水裏去了。太宗皇帝一下子脫了陰司,回到陽間了。要說這位觀音姐姐想事情周全,這要是讓太宗皇帝慢慢悠悠的醒來,一則在棺材裏鬧不出動靜,二則容易犯迷糊把陰司裏的事兒給忘幹淨了。所以把太宗皇帝吸引到水邊,朱太尉再把他推到水裏,就好像一個受刑昏死過去的人,被冷水一激,就醒了。激醒的人要掙紮啊,鬧得動靜就大,守靈的魏人曹就聽得見了。再則被惡夢驚醒的人,通常都對夢裏的事情記憶猶新。觀音姐姐還是怕他忘了水陸道場的事情。
太宗皇帝還陽了,就開始在眾臣麵前大講特講冥界曆險記。不過咱太宗皇帝也是個要麵子的人,明明是在陰司裏被先君父王與先兄弟建成、元吉揪打,卻說成是“先君父王與先兄弟爭嚷”,他反倒像是個勸架的。經過太宗皇帝一頓唾沫星子橫飛,證明這太宗皇帝在陰司裏的事兒,是記牢了,沒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