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走進百度,走進李彥宏,不是描述百度的成功,也不是揭底百度的失敗。我們希望看到,百度和李彥宏在經過一路坎坷成為互聯網業的老大哥背後,究竟有著哪些與眾不同的競爭法寶?百度的經驗,不隻屬於互聯網。
強者的最初,並沒有標簽。1999年的百度,就跟成百上千曾經知名或從未知名、如今都早已遠去的互聯網企業一樣,寂寂無名,艱難地生存著。百度的今天,是日積月累,是經曆生死磨難後取得的真經。
李彥宏在北京大學讀大學的時候,學習的是圖書情報檢索專業,當時他學得很痛苦,覺得那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正是這個枯燥的專業使他第一次接觸到了搜索。到美國留學後,他開始探究搜索技術的奧秘,此後就一直沉浸其中,可以說是深深地愛上了搜索。從上大學到現在,李彥宏在20年的時間裏隻做了搜索這一件事情。李彥宏的經曆告訴我們,看似錯誤的專業選擇,實則可能蘊藏著巨大的機會。在專業之外的其他選擇,莫不是如此。
百度出生的時候,穀歌就在那裏,並且已經是非常強大的穀歌。穀歌並沒有犯過太多的戰略性的錯誤,但百度還是贏了。戰勝一個強者,比戰勝一個懦夫更讓人興奮。麵對穀歌,李彥宏就一句話:“我們做的東西一定是水平最好的。”李彥宏用百度的崛起告訴我們,不要抱怨敵人的強大,也不必害怕,有個強大的敵人,隻會讓你強大得更快。
為了站穩市場,百度搜索等主程序,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進行一次大規模升級,每天都要進行一些小範圍的技術改進,百度每一項具體的產品應用開發,每天都有很多小改進,這些小改進最終彙聚成百度在搜索技術領域的技術門檻。而這個技術門檻之所以很難打破,是因為需要常年的技術積累。這意味著,這個門檻不是金錢可以解決的,需要一大批人前赴後繼,一點一滴地積攢。我們所看到和使用的百度,好像一直是那個百度,但其實,百度一直在變,變得更好。
李彥宏之所以不敢讓百度停下來,甚至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是因為他知道隻有創新,不斷的創新,才能讓百度勇立潮頭。李彥宏說,企業創新一定要有長遠的眼光,要試圖判斷兩年之後什麼東西會熱,或者若幹年後什麼東西會熱,隻有早做判斷,早做準備,才能把握住機會。
像百度超越穀歌一樣,去超越百度,或者超越你心中的穀歌。當然,不能超越百度並不代表就沒有市場,麵對日益細分化的搜索引擎市場,隻要專注專一,就一樣能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例如專注於網絡安全的奇虎,在百度和雅虎的圍剿下,堅強地生存了下來並找到了自己的出路。而且,暫時不能超越百度也不能代表永遠不能超越百度。科學技術日新月異,隻要能及時捕捉住未來市場的需求,就有可能成為新的贏家。
從來沒有什麼失敗。隻有沒有做過的事,才是你的失敗,徹底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