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 終點=起點(2 / 3)

阿奴蘇耶還在用甜美柔和的聲音和雛鳥們說著,那窩裏的鳥兒們則不停的唧唧唧唧的回應著。好長一會,阿奴蘇耶才直起身,撩了一下發絲,抬起頭,轉過身,整個身子顫了一下,腳下意識往後挪了一下,又趕緊轉身看那鳥窩,是怕她把那鳥窩撞了。這才慢慢的轉身微微的抬頭怔怔的看著我。

確實,一下發覺有個人無聲無息的像鬼一樣的站在身後,而且還是一個從沒見過的人,是很可怕的。我誠摯的微笑著,指指蜂窩:“這裏——有個——蜂窩——,你剛剛——差點——我幫你——拿開。”

阿奴蘇耶看看蜂窩,看看我,我還是微笑著,她應該明白過來了,很大方的笑了笑,眼裏帶著些光彩。我輕輕的把樹枝撥到一旁,側身一邊,做了個請的姿勢。阿奴蘇耶感激的笑笑,低著頭小步的走出。我把樹枝放下,跟著走了出。

阿奴蘇耶幾次回頭看,卻也隻是笑,羞澀的或是開朗的或是靦腆的笑。我也笑,微笑,我認為很不錯的微笑。

慢慢地,不知道是我走快了還是她走慢了,總之的,我們倆漸漸的走在一起,走在這鳥語花香,清靜幽涼的樹林裏。

阿奴蘇耶說這是一片淨修林,剛剛送走的那女郎是淨修林主人的女兒沙恭達羅,她嫁給了這裏的國王。國王是在打獵時一不小心遇上了沙恭達羅,對沙恭達羅一見鍾情,為了她而在這淨修林長住了一段時間。沙恭達羅也對英武公正的國王由衷的愛戀著。經過兩人一段甜蜜的相處日子,把這段姻緣確定了下來。今天,按當地的規矩,沙恭達羅的家人把她送到王宮裏國王的身邊。

我告訴阿奴蘇耶,我是從遙遠的一個叫“中國”的地方來的。沒想,阿奴蘇耶說她知道這個地方,她說她在這淨修林裏經常看各種各樣的書籍,有介紹中國的,她知道那是一個有著悠久曆史有著燦爛文化的國度。阿奴蘇耶問我為什麼來到這裏,我說我想找一個地方,傳說中一直向西走會到達一個很美好的地方,那裏有許多值得人類學習借鑒的地方,那裏可以洗滌人的靈魂,那裏可以讓人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走在這樹林,阿奴蘇耶似乎對這裏的一切都非常熟悉,她熱情的向我介紹著這介紹著那,這一棵樹是什麼時候長出來的,樹上有什麼鳥做的窩,樹下什麼季節有蘑菇,什麼動物愛吃這樹的嫩葉,樹什麼時候開花落葉發芽,她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林子裏一片祥和,一窩小野豬在一塊土崗上拱土啃草;幾隻白色的大鳥在小溪邊提著一隻腳把頭埋進翅膀裏;一群頭上有長冠的鳥在草叢間咕咕的啄著。一隻小鬆鼠從樹上一下跳到阿奴蘇耶的肩上,阿奴蘇耶微笑著和小鬆鼠打招呼,小鬆鼠竟像一個見了陌生人的小孩一樣盯著我看。我伸手向它揮揮,它又一下跳到旁邊的樹幹上了。

我問阿奴蘇耶,她們能和這裏這一切都那麼友好的相處,她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阿奴蘇耶笑笑:“隻要有一顆善心,保持著善心,又在這善心的指導下去待人處世。人們往往的隻會善待自己,而絲毫不去理會大自然。素不知,大自然萬物也是和人類息息相關的。人隻是這大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雖然是這大自然裏最強大者,但並不能隨意的去主宰自然。我們住的房子是我們的家,我們會好好的愛護著;而大自然更是我們一個不可缺少的共同的家,我們更應該給於更多的關照更好的和她相處。”

善待自己!善待大自然!善待身邊的一切!是啊,要是人人都這樣多好啊!我又問阿奴蘇耶,是僅僅隻有她們這樣做呢還是這裏很多人都這樣做。

阿奴蘇耶說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這樣做,但有很多人在一直做著。他們有的四方遊走,向人們進行說教,指導人們的善行;有的身體力行的到處做著善事;有的著書立說,紀錄種種行善的人和事,教育子孫後代;有的人潛心修行,去感悟著;有的人則苦口婆心的去規勸去感化著一些作惡的人。

“那,你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麼做的呢?堅持多久了?”我問。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了,反正祖輩們都這麼做。一直都這麼做著,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無所謂堅持不堅持的。”阿奴蘇耶平靜柔和的說。

我們又繼續談著關於善心善事善行的種種。

阿奴蘇耶給我講了個做善事的故事:

有一個太子年幼時即樂善好施,他曾乞求父王出庫藏財物,周濟天下。父王不準,他即微服出宮,到另一個王國幹活,用所得繼續做善事。他偶然得了個寶貝獻給國王,國王以半國財富相贈,他將財富全拿去做善事了。有一年他在深山裏,山裏大雪,他得悉山澗內有一母虎及剛生的七隻幼虎凍餓待斃,太子毅然的投身崖下,以身飼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