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文明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創造才能和聰明智慧,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念和精神風貌。在走向世界的今天,弘揚中華文明不僅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而且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刻的思想意義。
關鍵詞:中華文明;民族精神;愛國主義;素質教育;曆史智慧
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締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曆史發展過程中,以堅強的意誌和卓越的智慧,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些文明成果簡言之,即中華文明。
中華文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巨大財富。中華文明是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創造才能和聰明智慧,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念和精神風貌。其內容也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更新,向前發展。因此,繼承和發揚中華文明不僅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而且對於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弘揚中華文明,《陰山學刊》專門設立了“中華文明研究”專欄,對中華文明進行較為全麵的研究和較為深入的探討,這是一件值得肯定和提倡的大好事。在“中華文明研究”專欄創設之際,筆者再提“弘揚中華文明的意義”這一似乎盡人皆知的話題,並加以特別強調,是希望引起全社會更加廣泛的重視,也祈望學術界和理論界的專家、學者對專欄給予大力支持。
下麵,就筆者管見,對弘揚中華文明的意義從三個方麵加以說明,不妥之處,還請方家指教。
一、深遠的曆史意義
弘揚中華文明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這可從學習了解中華文明史和研究總結中華文明史兩方麵加以理解。
中華文明發展史是整個中國曆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中華文明史的意義與學習曆史的意義相同。曆史有其承繼性,無法人為地割斷,今天的中國與昨天的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正如江澤民同誌1996年6月21日《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五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自己的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現在和正確的走向未來。”我們學習曆史,並不是單純地為了了解曆史知識而學習,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對現實社會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對將來的發展有一個正確地把握。
例如,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麵推行計劃生育。2001年12月29日經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主席江澤民簽署第63號主席令,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以國家法律的形式確立了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地位。那麼,為什麼要實行計劃生育呢?這是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實行的一項重大政策,有著深刻的曆史根源。我國古代有著強烈的宗嗣繼承、傳宗接代的觀念,強調“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孟子?離婁上》)。普遍認為,多子多福,人多力量大,因而曆來鼓勵繁殖人口,人口增殖速度很快。至20世紀50年代末,我國人口達到6億,占到世界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且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中期,連續出現三次生育高峰,約40年間人口總量又翻了一番。可是,我國擁有的可耕地麵積隻占世界可耕地麵積的7%。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資源相對不足是最重要的基本國情,因此實行計劃生育事關民族興旺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是形勢所迫,也十分必要。近30年來,我國人民經過艱苦努力,在經濟不發達的情況下,有效地控製了人口過快增長,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的曆史轉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人口過多仍是我國麵臨的重要問題。由於人口基數大,未來幾十年,我國人口總數還將持續增長,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矛盾依然突出。堅定不移地實行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繼續抓緊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采取綜合措施解決人口問題,為實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人口環境,仍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人口與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的法律保障——祝賀人口與計劃生育法頒布》,載《人民日報》2001年12月30日第六版)因此,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並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就是在了解曆史、分析現狀基礎上,正確把握未來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