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璀琳一踏上神戶,就請日本兵庫縣知事把李鴻章的親筆信轉給伊藤首相。這是從未有過的手續。正式的外交文書,應通過外交大臣轉呈總理。但李鴻章的個人親筆信絕不是國書,未攜帶國書的人則不能承認他的正式資格。對這樣一個曖昧人物,究竟應當怎樣接待,日本方麵似乎有點躊躇。
日方臨時決定派內閣書記官伊東代治去神戶。德璀琳的資格雖然曖昧,但他的使命是很清楚的,除了打探媾和,別無他事。
伊東抵達神戶後立刻會晤縣知事。
對於探聽媾和,日本政府早就製定了對策,那就是暫時不予理睬。要等軍事上再取得重大勝利,給清政府以沉重打擊之後,再提出苛刻的停戰議和條件,攫取最大的侵略權益。
伊東書記官長向知事傳達了伊藤首相的訓示。因為德璀琳想通過縣知事遞交書信,所以答複也通過縣知事。
德璀琳要求會晤伊藤總理大臣,被拒絕了。非但如此,連李鴻章的親筆信也拒收。
伊東書記官在兵庫縣知事官邸同德璀琳短暫會晤,而且是非正式的。向他宣讀日本政府正式文件的,是兵庫縣知事。
神戶和橫濱都是日本的門戶。也許是因為時常有要人來訪之故,兵庫縣知事官邸有一間相當漂亮的會客廳。西洋風格的房間裏,奶油色天棚上吊著華麗的枝形燈具。知事同德璀琳兩人對坐燈下。
“關於您委托的事——傳遞清政府李鴻章寫給伊藤首相的親筆信,我立刻打電報請求了。今天傍晚,內閣書記官帶著首相的訓令,特意從廣島來到這裏。訓令的內容恐怕會使您失望,但我不能不轉達給您。”知事說了一通前言。
德璀琳微笑著點點頭,知事的前言使他預感到答複的不妙。
“據書記官說,”知事輕輕咳了一聲,“因為不能承認您是正式的使節,所以非常遺憾,總理大臣不能接見您,就是這些。”
“我帶著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閣下的親筆信。李鴻章閣下在清政府的地位如何,不用我來提醒,任人皆知。”
德璀琳帶有德國口音的英語由通譯譯成日語。這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翻譯,25歲上下,英語、日語、漢語都很好。有些問題怕被日方聽到不合適,常用中國話同德璀琳交談。德璀琳在中國生活很久,所以也相當精通中國話。
後來閑談時得知,這位姓黃的通譯,父親是橫濱的華僑,母親是日本人,他主要是在香港受的教育。德璀琳帶來一個理想的翻譯,但是,他的使命卻未能按理想完成。
“您說是親筆信,但交接應有必要的手續。特別是現在,兩國正交戰,因為您沒有正當的手續,我國也不能承認您是正式使節。”
“那我們就做一次非正式的談判吧。”
“不,隻要您不被認為有完全代表清政府的權限,就不能進行麵談,哪怕是非正式的。不但不能麵談,連信函也不能接受。很遺憾,這個決定是不可改變的。”知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