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4章 預示風暴的烏雲和月暈(3 / 3)

其實,決戰於海上,而不是退縮在後方,這是每一個熱血軍人所夢想的快意恩仇。這些現代海戰的理論知識,李鴻章不是沒有接觸過。以退為進,以守為攻,李鴻章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李鴻章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北洋艦隊建設以來,現在已經有4年沒有新購一艘戰艦。亞洲第一海軍艦隊的風采,其實已是明日黃花。在北洋海軍的經費一再被盤剝、壓縮的同時,日本早已傾全國之力,迅猛追趕,後來居上。目前日本海軍咄咄逼人的攻勢,絕不隻是虛張的氣焰,日本艦隊在作戰的實力上,已經早早地超過了北洋海軍。

作為北洋海軍的締造者,李鴻章當然比誰都清楚,一旦真的發生了魚死網破的決戰,北洋海軍是完全沒有勝算的。正如李鴻章後來那一段以裱糊匠自嘲的名言。破釜沉舟之後,其結局也許並不是壯絕稱快的勝利,而是輕易被戳穿紙糊的房子。

從古到今,主戰比主和永遠在道義的範疇內占得先機。然而,熱血慷慨的姿態,容易輕易做出,但卻很少有人在迷夢中保持清醒,細細考量其血的成本和代價。

主戰的聲音其實是日本人最願意聽到的。日本海軍早已摩拳擦掌,心癢難耐,如野獸般渴望著他們蓄謀已久的嗜血的勝利,一舉擊潰大清的海軍主力。

豐島海戰之後,日本艦隊曾傾巢出動,偷襲威海衛,可惜當時北洋艦隊並不在港內,無奈之下日本艦隊與威海衛守港的炮台進行了一場炮擊大戰,然而並沒有討到便宜。而這一次日本人的失意之戰,卻成了丁汝昌畏戰逃避的罪名。朝廷內那些反對李鴻章,主戰的清流派,借此猛攻丁汝昌,甚至要殺丁汝昌以謝國人。

這還是在李鴻章的力保之後,丁汝昌才如履薄冰般保住了目前的局麵。但是,他已經不敢再因為戰略的退讓姿勢而給人以畏戰畏縮之口實了。

怎樣才能在謹慎的保守中出奇製勝?既不能做出過分而無謂的極端姿態,而又在不張揚的克製中體現朝廷的戰鬥決心?

丁汝昌的心中謀劃的是實戰的策略和兵法的正奇。為此丁汝昌安排了一著頗有意味的招式。

在到達大東港之前,丁汝昌做了一番不同尋常的調度。他並沒有直接帶著浩蕩的北洋艦隊前往旅順為運輸船隊護航。他故作疑兵,先行派出“超勇”“揚威”“平遠”和“廣丙”4艘實力較弱的軍艦前往旅順集結,自己則帶其餘主力艦艇滯後,又前往威海東部的成山頭方向巡視了一圈,最後才轉向旅順,奔赴最後任務所在的目的地。

極度活躍的日本間諜很快將丁汝昌北洋艦隊的調度情報傳回日本海軍,不過傳回的隻是似是而非的疑兵情報。日本海軍由此作出難得的錯誤判斷,以為前往旅順為運兵船護航的隻是不值全力對付的4艘實力較弱的軍艦。雖然是這樣,日本海軍並沒有傾巢出動,但還是派出主力艦艇“鬆島”“吉野”等10艘主戰艦艇和兩艘武裝艦艇“赤城號”和“西京丸號”,組成實力非凡的艦隊前往大東溝決戰。

丁汝昌的這一步棋從後來看確實是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鴨綠江外的這場中國海軍有史以來最大的血戰,由於日本海軍並沒有傾巢出動,北洋艦隊最後還勉強得以喘息,並沒有一戰而完全崩潰,留下了一線生機。

烏雲和陰謀合謀,在海麵上空黯淡的月暈和霧靄的掩護之下,12艘日本海軍戰鬥力驚人的艦艇組成聯合艦隊,正按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的命令,駛向朝鮮大同江口,再居心叵測、氣勢洶洶地前往清軍登陸地點所在的大東溝海域,尋找北洋艦隊護航艦艇主力和中國海軍的運輸船隊進行決戰。

與此同時,在大東溝外海,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率領著北洋艦隊幾乎是全部主力,毫不知情地警惕和等待著。雖然官兵均有同仇敵愾的壯烈之雄心,但卻時不我與。在朝廷昏聵的命令之中,在不通事務的迂腐清流派官員的主戰激情燃燒之中,在腐敗的陸軍的不成其事之中,在群情激奮的虛妄無辜之中,在民眾的愚昧無知之中,這樣的雄心和悲壯都是微不足道和無關大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