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升還未來得及回答,浪速迅即駛近距高升輪150米處,以右舷前部魚雷發射管,對準高升左舷發射一顆魚雷。同時,浪速艦右舷上的6門大炮也一齊開火,向高升輪猛烈轟擊。
東鄉艦長堅定地對他的下屬說道:“高升號雖屬英籍商船,但現在已被清軍非法劫持,船長已不能按他的意誌行事,所以才……”
東鄉平八郎還是海軍士官時,曾赴英國留學,熟知國籍法和海事法。即使是商船,在航海中船長也有絕對的權限,甚至有裁判權。東鄉意識到:船長表示服從浪速艦的命令,要做俘虜船。這一點,事後在法律問題上將非常重要。東鄉確信事後如發生問題,船長等人員都不會做出有利於清政府的證言。這樣“仁至義盡”之後再炮擊,東鄉認為是可以容許的。
魚雷擊中了高升輪煤庫,轟然一聲爆炸。霎時間,黑煙滾滾,彌漫全船。接著,又一發榴彈打來,擊中鍋爐。鍋爐炸裂,白霧噴射,熱氣撲人。
經過浪速右舷炮火的兩次齊射後,高升輪開始傾斜,船尾首先下沉。半小時後,全船沉沒。時為午後1時30分。沉沒位置在豐島西南方向的蔚島南方約1海裏的海麵上。
“高升”沉沒之後,東鄉艦長命令“隻救助船長和白人高級船員”,這是指望他們能為日本政府做出有利的證言。
高升號的白人船員全部獲救,而中國船員和清軍官兵共計千餘人,除了第二天法國軍艦從此經過,救起一部分之外,餘者全部喪生朝鮮海。
當浪速艦發炮轟擊高升時,船上的廣大清軍官兵臨危不懼,奮力還擊。他們沒有大炮,就以輕武器向敵艦射擊,作最後的抵抗,表現了可歌可泣、英勇無畏的精神。
在高升輪行將沉沒時,一些清軍落入海中,滅絕人性的日本強盜,竟然出動小船,滿載武裝士兵,向落入海中和垂沉船上的已經失去抵抗能力的人們瞄準射擊。在日本強盜的野蠻屠殺下,朝鮮海變成了血海,中國人的血隨著海浪奔騰洶湧。
豐島海戰的消息傳到東京,是3天後的7月28日。日本國民欣喜若狂。
“陸軍方麵日本占上風,但海軍可就不一定了。像定遠和鎮遠那樣的鐵甲艦,中國多得很呀!”這是當時一般日本人的想法。那次丁汝昌率領北洋艦隊訪日,口稱友好,卻也不無示威之意。日本民眾看見鐵甲巨艦,都自歎不如。
日本國民喜氣洋洋,可外交大臣陸奧宗光卻心情緊張地盯著電報。他喃喃地說道:
“東鄉啊,你好大膽子!……在這種時候……”
浪速艦把英輪高升號擊沉了。不論情節如何,總之是日本軍艦擊沉了掛著英國國旗的商船。憑外交官的直感,陸奧知道“這件事不可能輕易了結”。
在詳細報告送達以前,他心裏一直忐忑不安。他開始有點兒動搖了。開戰的急先鋒陸奧接到高升號事件的消息後,馬上寫信給伊藤首相:“如有必要,亟應奏請陛下聖裁。大兵增發之事,宜予暫緩,不知可否?竊不勝憂慮,謹奉書以聞,尚希定奪。”
英國幹涉是不可避免的了,日本目前應謹慎。陸奧想以斬緩增援來表示日本的謹慎。伊藤首相卻毫不猶豫地否定了他的提議,說:“事已至此,難以變更!”
伊藤遠比陸奧鎮靜從容。
但是,東鄉大佐已采取了周到的措施。被救起的英人船長和高級船員們到達佐世保海軍基地後,果然對日本方麵大為有利。
法製局長官末鬆謙澄親赴佐世保調查,結論為日本方麵並無過失,沒有賠償義務。根據是:
一、浪速艦在日中兩國業已交火之後,向高升號行使了“交戰者”權利。
二、高升號屬於英籍船隻,但在事變之中,船長被奪去行使職權之自由,船由清軍控製。就是說,英船高升號當時被清軍軍官所劫持。
三、高升號船主與清政府訂有契約:一旦開戰,該船即交付清政府。
7月28日,是光緒皇帝的生日,光緒皇帝接受了群臣的祝賀,賜宴後在寧壽宮看京戲,雖然是狂風驟雨、瞬息萬變的時刻,宮廷裏依然是一片太平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