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觀想念佛(1 / 2)

薑逸倒不是有意對木芸的傳召避而不見,回來之後他與鄭伯簡單聊了一會有關曆練的見聞。之後薑逸便告訴鄭伯他要閉關,期間不用來送飯了,也不要讓任何人打攪他。

薑逸此次閉關可不是為了突破修為,而是要尋找解決魔氣的問題。這已經成為了他心中的一根刺,如果不解決,他接下來的修煉也沒法進行。

對於之前讓他畏之如虎的魔氣,在體驗了魔氣對於他修行的幫助之後,薑逸可舍不得輕易放棄。

薑逸現在能想到的辦法也隻有再次借助前世佛學的幫助了,畢竟至今他也隻知道這一種降服魔氣的辦法。

薑逸又嚐試了念誦上次引發身上佛像發熱的那篇經文,可是這一次卻是毫無動靜。

“難道真的如木老頭說的那般,這個佛像隻是一次性激發佛器,如今已經報廢了。”停下來之後薑逸轉念一想記起了木靳曾經說過的話。

“嗯,對了,木老頭還說過這個佛像是被修佛的法師加持過的才能有鎮壓魔氣的效果。還有他說的佛氣應該就是之前激發了神秘古文的那道金光。”

“我之所以能夠控製體內的魔氣,應該不是木老頭說的魔氣被佛氣鎮壓,而是神秘古文中那個‘佛’字的作用。”薑逸可是知道魔氣並不是被暫時鎮壓,而是出於自己的控製之中,這應該是那個‘佛’起的作用。

“雖然現在喚出魔氣越來越耗費心力,可魔氣依然是受我控製的。還有上次自己陷入失控的狀態,雖然與魔氣有關,但也不像魔氣的反噬,反而像是被魔氣激發放大了自己內心潛藏的本性。”薑逸仔細回味上次與張姓男子大戰之後失控時的感受。

這也好理解,就如同一個小孩揮舞大鐵錘,鐵錘雖然受到小孩的控製,但它本身的重量卻又可能傷到小孩。要想小孩不受傷害,有三個方法:一、小孩增加力氣;二、鐵錘重量減輕;三、保護好小孩易受傷害的部位或者使得易受傷害的部位本身變得如銅皮鐵骨般。

對應魔氣就是,魔氣雖處於控製,但由於境界差距其本身的嗜血屬性影響到了薑逸。要想解決此問題也有三個辦法:一、薑逸短期內不再使用魔氣,知道修為達到能輕鬆駕馭魔氣的程度;二、打落魔氣的境界;三、保護好或者強化易受魔氣影響傷害的部位,即本心念頭。

“有此異變,應該是在魔氣吞噬了人之後。那之後,魔氣依然受自己控製並反饋精氣,隻是卻多了種影響我本性的弊端。而如果我能夠守住己心,這一弊端也就不複存在了。”薑逸也慢慢想明白了這一問題,不過前兩法他卻不取,一是不想取,二是做不到。

“謹守本心,雜念不動,這又談何容易。”道理簡單,但實施起來卻又毫無頭緒。

“上次我能夠擺脫那種如行屍般嗜血的狀態,恢複本心靠的是那個‘佛’字的作用。”一時不知從何做起的薑逸,不禁又回想起上次擺脫危局的那一幕。

“看來還是要著眼於‘佛’字上。”想到這,薑逸的思路又清晰了起來。

“第一次激發‘佛’字靠的是佛氣。第二次是自己處於死亡邊緣,‘佛’字主動顯現。被動等待‘佛’字顯現這個有點不靠譜,萬一再次遇到死亡危局‘佛’字不出現,自己豈不是大發了。看來要想掌握主動還要從佛氣上下功夫。”幾經轉念,解決的辦法又落到了佛氣上。

氣,顧名思義,至少也應該是內氣境才能擁有的。不過佛氣乃是佛修獨有,與巫修體係不同,不知自己能否在短期內修出佛氣。

薑逸努力回想自己所知道的有關於佛學的知識。

不過法無定法,大開方便之門。

天竺釋尊於娑婆世界,說法四十九年,無論大乘、小乘,說頓說漸,或顯或密。佛教本就是為了使得一切眾生得脫苦厄,而眾生的苦厄眾多,那麼治療的方法也自然繁多。‘佛說一切法,能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佛法就是對治眾生的顛倒妄想而說。因眾生的顛倒妄想,有八萬四千之多,所以佛說法門,亦有八萬四千。八萬四千的法門中,門門皆可以入道,皆可以圓覺智慧,覺悟成佛,所謂‘方便有多門,道本無二,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過法門雖多,佛教在天竺國卻無派係。

佛教從天竺傳入華夏以後,得到曆代諸多帝王的支持,漸漸落地生根。且經過不斷發展,為方便華夏人民學習,期間吸收兼並了許多華夏文物風情。隨著傳教之人側重點的不同,華夏佛學出現了諸多分宗,派別漸起。

其中天台、三論、華嚴、法相、淨土、律、禪、密等八大宗影響較為深遠。

經曆朝代更替,人心流轉,到了薑逸那個年代,華嚴、法相已經學之不多;律宗更是沒落,持戒之人日少。

薑逸所知道的修佛法門有律、禪、教、淨、密五種。

律是持戒,一切法門,持戒為先。

禪是禪宗,參禪雙忘,明心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