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蕭瑀傳上(1 / 2)

我們講一個朝代,總是有一些浪漫的故事,也有些令人反思的人物,在貞觀一朝裏,明星璀璨,有才之士猶如過江之鯽,大浪淘沙,可要說誰讀來讓人最為氣憤,我想,那人或許是不亞於魏征的諫臣——蕭瑀。

我很想用歡快的語氣來寫出這位臣子跌宕起伏的一生,可我發現,在曆史長河中,這樣的人,往往是大多數,我無法用歡快的語氣來概括這樣的悲慘。

魏征的勸誡,時常伴隨著帝王的反思,可蕭瑀的勸誡,總被帝王當做權黨奪權的讒言。同事們不喜歡他這樣“愛管閑事”的人,更喜歡諂媚圓滑的封倫,領導也不喜歡,他這樣插手領導用人的下屬,可又奈何找不到他的私心,所以他時常官拜宰相,卻又常常被免官。

蕭瑀,生於西梁天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575年。這是個紛亂的朝代,南北戰爭,四國紛亂。

這一年,蕭瑀誕生在了皇室裏,他的生父,是西梁第二位皇帝梁明帝蕭巋。而他同母姐姐,是後來的隋煬帝皇後。

家世顯赫或許說的就是這樣的人,富家子弟從小便沉浸在了讀書聲中,比起常人的勤奮,他更像是個天才,無論是書法,還是學問,都是提筆就來,上手就會。但是這樣的家世,也造就了他不通人情,不懂變通的性子。

蕭瑀七歲那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兒,楊堅篡位。這對於當時的西梁來說,似乎是一場與自己毫不相關的他國動蕩,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位篡位的楊堅,心裏不隻有北周的天下,心裏藏著的,是九州一統。

兩年後,西梁覆滅,

對於這位雄主而言,連兵馬都不用出動,隻是一道旨意,便滅亡了這個小朝廷。隋文帝並沒有對於西梁皇室趕盡殺絕,而是以禮相待,更是讓自己的第二子迎娶了蕭瑀的姐姐,也就是後來的蕭皇後。

對於這樣的明君,西梁時年人盡皆附,莫不稱讚,同時,陳朝被滅,陳後主同樣得到了以禮相待。於是,隋統天下後,天下大定,竟無反賊以效前朝。

政權的更迭,對於蕭瑀來說,似乎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他被召入朝後,依舊能安心的沉醉在學習之中,並且獨孤皇後,還將自己的侄女,許配給了蕭瑀。

隋文帝的滅國戰爭,無愧於他諡號裏的文字。南北朝的覆滅,除了必要的軍事爭端,並沒有任何一場對於權力的清算。如果不是離之後的那人太近,前數五百年,後數五百年,還真能稱得上千古一帝。

可惜,滾滾江濤覆前潮。

蕭瑀在仕隋時期,並沒有什麼好說的,因為從隋煬帝的一生,就能蓋過蕭瑀在隋朝的故事,前期官拜內史侍郎位居中樞,後期被貶。在這樣的昏君手下辦事,被貶似乎是一種保護。

蕭瑀的故事,要從晉陽起兵說起,在李淵稱帝建立唐朝之後,蕭瑀作為李淵的表親,被召入京。

蕭瑀的才學在當時是被廣泛認可的,李淵幾乎沒有猶豫的就讓蕭瑀坐上了中書令的職位,官拜宰相。魏征曾經評價蕭瑀說:“蕭瑀不遇明聖,必及其難。”

這話貫穿了蕭瑀的一生,而蕭瑀的明主,並不是之後的李世民,而是現在的李淵。

李淵是一個十分會用人的皇帝,對於蕭瑀,他選擇了放權,朝中大小事務,皆由蕭瑀關掌,李淵每次上朝,便會給蕭瑀賜上禦榻,也就是一張小床。這是莫大恩惠。因為蕭瑀是獨孤皇後的女婿,與李淵是表親,於是當時李淵親切的稱呼蕭瑀為蕭郎。

“得公之言,社稷所賴,運智者之策,以能成人之美;納諫者之言,以金寶酬其德。今賜金一函,以報智者,切莫推辭。”

這是李淵對當時的蕭瑀所說的,盛讚之意,溢於言表。

古人常說:投桃報李。李淵投之以桃,蕭瑀便報之以李。

蕭瑀在自我約束的同時,對於朝中大臣,也是繩違舉過,誰有做錯的地方,他便會當麵指出,甚至於彈劾。任誰都知道,忠言逆耳利於行,但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正視自己的錯誤。於是這樣的人,在職場並不太受歡迎,可奈何,李淵十分寵信於他,於是當時的朝臣,除了忌憚蕭瑀,別無他法。

史書用一段故事,說明了蕭瑀的能力。在一次,李淵下達詔書之後,卻遲遲不見宣發,

於是李淵有些惱火,認為蕭瑀恃寵而驕,於是責問他為何不下發。蕭瑀卻義正言辭的說道:“我侍奉隋煬帝時,常常有下發的詔書和陛下的意思相違背,下麵的官員不知道該怎麼行事才好,如今大業初定,一旦有錯,恐怕會造成大禍,所以我每一封詔書都要親自過目,確定無誤之後,才肯下發,這才遲緩。”

高祖聞言,沒有責備他,而是感歎道:“卿能用心若此,我有何憂?”

可見其寵信之深。但這樣僭越,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會喜歡,領導不喜歡,與其一個部門的同事,也會不喜歡。在武德年間,李淵幾番保全,蕭瑀才得以大展拳腳,可若是沒有李源呢?

蕭瑀的轉折,來自於他自己本身。

這一年的蕭瑀,已經是知天命的年紀了。他向李淵舉薦了一位,讓自己餘生追悔不已的臣子——封倫。

在圓滑和銳利之中,人們往往更加喜歡圓滑的人,曆史不是小說,沒有不爭不搶,踏踏實實做事就能得到賞識的爽文,對於蕭瑀這樣容易得罪人的來說,封倫更加適合在職場裏摸爬滾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