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祠堂(1 / 2)

一輛橘紅色的搬家卡車在郊縣的林蔭道上行駛著,車上載著麥小麥、麥小葉和她們的父母,他們正在從鄉下搬往都市的途中。

一路上,爸爸都沒怎麼說話,有點鬱鬱寡歡。麥小麥想,爸爸也許是舍不得離開楓葉鎮,離開那座祠堂。

在楓葉鎮,麥小麥一家是很特殊的一戶人家,他們看管著一座古老的祠堂。兩年前,麥小麥九歲,妹妹麥小葉八歲,她們一來到這裏,就被一種奇特的氣氛迷住了。

這座祠堂據說有五百年曆史了,坐落在蒼色的山岩腳下。在這裏,爸爸的身份是萬氏宗祠的管理員。

自從開放旅遊業以來,楓葉鎮就成了個不倫不類的小鎮,街頭巷尾永遠擠滿了來自五湖四海的人。至於這座萬氏宗祠,因為有個著名的導演在這裏拍了部著名的電影,一夜之間便成為著名的旅遊景點了。這樣的地方,當然是需要人管理的。

除了當管理員,爸爸還寫些書法條幅,賣給遊人,每幅字隻能賣上五元十元的。媽媽則從鎮上接一些織毛線的活兒,收點加工費。

麥小麥沒有問過爸爸媽媽他們為什麼要搬到這裏來。她記得,在此之前,他們已經搬過三次家了。而且,都不是一般的搬家,而是一種遷徙。因為每次,他們都是從一個地方,舉家遷到另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這在小孩子看來,也許還比較有趣,但在大人,實在是一件傷筋動骨的事情。他們好像隨時都要把家扛在肩上,隨時準備著離開。老早的時候,爸爸和媽媽都是有固定工作的,爸爸是一家小廠的推銷員,媽媽開了家賣毛線的小店。

不過,麥小麥不記得那時的生活是什麼樣的了。從她有清晰的記憶開始,爸爸和媽媽就已經沒有固定工作了,而且,他們的家也已經“安在了輪子上”,這是爸爸的話。

他們曾經在一座大水庫邊上住過兩年。那時,麥小麥和麥小葉還小,隻有三四歲的樣子吧。爸爸在水庫做臨時工,媽媽擺了個小吃攤。他們住在一間臨時房裏,所有的家具歪歪斜斜地擠成一堆。碰到下大雨,裏麵便下小雨。爸爸媽媽就忙乎著用大大小小的盆去接,房間裏此起彼伏地響起了叮叮咚咚的雨聲。每到這時,爸爸媽媽皺眉頭,姐妹倆卻高興得很,好像過節。

不久,他們又從水庫搬到了幾百公裏外的B市。但這次的情況更糟,他們的家安在一個工地邊上,住的是工棚,打夯聲從早到晚不絕於耳。媽媽幹的是老本行,爸爸暫時找不到工作,就窩在家裏寫稿子,每天要寫三五篇,然後投到各家報社和雜誌社去。後來,居然有不少文章發表了,時不時能收到三五十元的稿費,一個月下來,勉強能維持家裏的開支。

那時,麥小麥整天趴在工棚的欄杆上看不遠處的工地,留心著房子又往上“長”了多少,還看工地上像螞蟻一樣忙碌著的大人們。這麼看著看著,麥小麥長到了六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