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參考書目(1)(1 / 3)

曹均偉.近代中國與利用外資.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

陳鋒.清代軍費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

陳良佐.井、井渠、桔槔、轆轤及其對我國古代農業之貢獻.思與言,1970,8(1):5-13.

陳鵬鳴.梁啟超學術思想評傳.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

陳其泰.梁啟超先秦思想史研究的近代學術特色.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4,122:38-43.

陳瑞庚.井田問題重探.台北: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74.

陳詩啟.中國近代海關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陳爭平.1895-1930年中國國際收支發展趨勢及主要特征.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4,1:79-91.

鄧海波.中國曆代賦稅思想及其製度.台北:正中書局,1984.

丁鵬.墨家的經濟思想.巫寶三.先秦經濟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374-393.

丁文江.梁任公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台北:世界書局,1958.

東一夫.王安石事典.東京:國書刊行會,1980.

董方奎.梁啟超社會主義觀再認識.華中師範大學學報,1996,35(5):85-91.

杜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晨文化出版公司,1992.

杜正勝.戰國的輕重術與輕重商人.“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90,61(2):481-532.

方清河.孟子的井地說.台灣大學曆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

斐長洪.論西原借款.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集刊,1988,10:95-161.

甘乃光.先秦經濟思想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

高婉瑜.原始布的起源.大陸雜誌,2002,104(5):12-20.

廣東省中山圖書館特藏部.館藏康有為、梁啟超數據目錄.1983.

郭道揚.中國會計史稿.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2-1988.

郭漢民.梁啟超利用外資思想述論.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89,18(1).

何炳棣.中國曆代土地數字考實.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5.

何漢威.從銀賤錢荒到銅元泛濫:清末新貨幣的發行及其影響.“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93,62(3):389-494.

何漢威.清季中央與各省財政關係的反思.“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01,72(3):597-698.

何漢威.清末廣東的賭博與賭稅.“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95,66(2):489-557.

何漢威.清末廣東的賭商.“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96,67(1):61-108.

何烈.清鹹、同時期的財政.台北:編譯館,1981.

侯厚吉,吳其敬.中國近代經濟思想史稿.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277-356.

侯家駒.先秦法家統製經濟思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5.

胡寄窗.中國近代經濟思想史大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286-313.

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

胡適,等.井田製度有無之研究.台北:文獻出版社,1965.

胡太昌.梁啟超外資外債思想評述.九江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4).

胡憲立,郭熙生.中國早期公債:晚清“息借商款”與“昭信股票”.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6:80-83.

黃克武.梁啟超的學術思想:以墨子學為中心之分析.“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6,26:41-90.

黃克武.如何評估梁啟超的思想?響應賴建誠教授.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2002,34:87-94.

黃克武.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4,70.

賈士毅.民國財政經濟問題今昔觀.台北:正中書局,1968.

賈士毅.民國財政史.上海:上海書店,1990.

賈士毅.民國初年的幾任財政總長.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7.

薑春明.試論辛亥革命前梁啟超的經濟思想.學術研究,1963,2.

金景芳.論井田製度.濟南:齊魯書社,1982.

賴建誠.萬曆會計錄初探.漢學研究,1994,12(2):137-156.

賴建誠.亞當·斯密與嚴複:《國富論》與中國.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