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有何高見(1 / 2)

去年八月份,帝國與周邊附屬國簽下一筆訂單,訂單內容是第三,第六,第四區軍需庫要造一筆五百一十三億元的武器訂單,年底要交給東南附屬國。

這筆訂單所賺取的利潤要用以補虧國庫,而要造武器那就必須要建造工廠加工,而要建造工廠就可能要占部分人民田地,所以這是一個令帝國十分棘手的問題。

一旦處理不好,極易發生民變,所以帝國盡量滿足被征收田地農民的利益。

政府保證所征收田地人民免除兩年年賦稅,同時支付所征收田地的資金,並讓其在武器加工廠工作,給予報酬。

這樣一來,人民生活費用問題不但會得以解決,而且也解決了農民失去田地後的工作問題,幾乎是一舉兩得!

問題看似完美解決,卻實則有個致命缺點,因為政府忽略了最根本的糧食問題!

要知道,今年的莊稼在五月份成熟,要是工廠建在五月份之後,工期就趕不上,這筆訂單補不上,國庫就無法補充。要是建在今年五月份之前,那今年的糧食就沒有收成。

可是,如果工廠自去年八月份定下訂單,九月份就開始建廠,今年二月份大部分工廠就能正式運營,這筆訂單也剛好在年底能趕得上。

可問題是,去年的莊稼是在十月份成熟。若推遲一月,訂單就要損失五十三億!

而軍政部派出的三位軍政給事司,以及一位軍政左司長商討之後,一致認為應該在九月份就開始建廠。雖然,今年上半年的糧食農民可以自給自足,可是第三,六,四區下半年的農民糧食就會不夠!

這時政府布政司雖然會從外地調往糧食,可糧食價格就會上漲,這樣征收土地後,農民得到的錢就會被高價收回去,相當於政府低價征收了農民土地!

所以各地的人民就不滿意,紛紛鬧事,將造廠的事一直推遲到去年十一月份,這一下子訂單就損失了一百六十億!事情雖然無法改變,可是國庫是空的,這是事實!於是,軍政部宰了當地富商,逼迫他們拿出家財的百分之六十來承擔建廠的成本,每年從盈利中分一成,並減去所在企業百分之二點五的稅收。

這些富商要想回本得花十二年的時間,這之後才開始盈利。可是剩去建廠成本,最終算下來還多出五十八億,也就是軍政部還能從裏麵撈五十八億。

所以富商中,一個姓賈的忍不下去,聯名多人與王如賢向教會最高法院上訴。

教會最高法院調查後呈交首相與教會四大元老,四大元老授意首相把此事交於帝國最高法院和督察組以及邢政部,三個帝國最高執法部門進行三司會審,結果把軍政部一查,牽連出一大堆人,最後捅出了財政部部長挪用軍餉,導致國庫虧空的原因之一。

乾佑同將事情的原委盡數道來,可他一點都沒想到,這個在他眼中並不起眼,十分平常的政治案件,卻最終成為將來帝國四分五裂的導火索!

“人盡皆知的事,老弟再說一遍是何道理?”當乾佑同說完此事後,伯綸便下意識脫口而出,可當他說完後,又覺得乾佑同能再提此事,絕不會像他想的那般簡單,這裏麵肯定暗藏玄機。

三位軍政司給事中分別是乾,狄,雷三派的人員,軍政司左司長是江派的,如果聯合富商建廠是他們的提議,那撈錢的事四大家族肯定都會參與其中,這點傻子都能看出!按道理,怎麼都不會有人動這個天大的麻煩!

可要說敢摸老虎屁股的,是借這些富商十個膽都不敢去做,能做到的也就是那個王如賢。

乾伯綸在腦子裏不斷地仔細的理清整件事的脈絡,試圖找出此事的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