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皆宜“全能”藥茶1.六月神仙茶以六一散、青蒿、荷葉為主料,該藥茶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暑的作用,老少皆宜。此時,正是服用六月神仙茶的最好時間。
2.消暑茶以金銀花、藿香、生地為配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祛暑的功效,每天喝1杯,可預防中暑、熱傷風等。
◆美容養顏“女性“藥茶
1.三花清涼茶該藥茶由三種花組成,分別是杭白菊、野菊花和金銀花,超市裏即可買到這些原料。該藥茶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適宜女性飲用。
2.養顏茶由靈芝、玉竹、麥冬等組成,具有養陰生津、安神健胃的功效,配方在藥房裏可抓到。
◆清咽明目“祛火“藥茶
1.利喉清咽茶由西青果、射幹、麥冬、黃芩組成,具有消炎止痛、利喉清咽的作用。尤其是因工作繁忙而導致“上火”的上班族,這款茶很值得推薦。
2.明目茶現代人已離不開電腦,而長時間盯著電腦屏幕,眼睛容易疲勞。此時,不妨喝點用枸杞子、白菊花、生曬參等配成的藥茶,可有效緩解眼睛疲勞。
◆養心安神“老年“藥茶
1.決明子苦丁茶用炒決明子和苦丁茶等純正中草藥衝泡,具有清熱降火、平肝明目、降血脂和降血壓的功效,特別適合有高血壓的老年人服用。
2.養心安神茶由五味子、旱蓮草、劉寄奴配方,可防治失眠多夢、頭痛頭昏、神經衰弱等。
需要提醒的是,藥茶雖能防暑,但藥性偏涼,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過多服用,以免胃部不適。即便適合服用,在入睡前和空腹時也不要喝藥茶。
中暑是夏季常見病,尤以年老體弱者和兒童更易發生。中醫學認為,傷暑有陰、陽之分,“動而得之者為陽暑”,我們平時所指的中暑大多指此。患者多在烈日下勞作,或長途行走,或因在高溫、通風不良、濕度較高的環境下長時間勞作所引發,這種中暑往往病情重而危急,人們對陽暑的預防較為重視,但對陰暑證往往認識不足。陰寒襲者,快而莫知。莫知則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陰暑居其八九。”陰暑發病多因夏日過於避熱貪涼引起,即所謂“靜而得之者為陰暑”,如夜間露宿室外,或坐臥陰寒潮濕之地,或乘涼時間過長,或運動勞作後立即用冷水澆頭衝身,或立即快速飲進大量冷開水或冰鎮飲料,或睡覺時被電扇強風對吹,均可導致風、寒、濕邪侵襲機體而引發“陰暑”,正如明代大醫學家張景嶽指出“陰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陰暑。”換而言之,陰暑的致病原因不單純是暑邪,而兼有寒和濕。陰暑病程比較長,濕邪黏滯,治療不對路,患者也是極為苦惱的。現代醫學認為,發生陰暑的原因是在炎熱的氣候條件下,體內新陳代謝旺盛,體力消耗大,抵抗力減弱,當遇到氣候突然轉涼或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後,病原微生物就會乘虛而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或嘔吐腹瀉,甚至造成口眼歪斜,誘發中風及半身癱瘓等病症。
預防陰暑要注意不能過於貪涼,露宿或通宵達旦地使用電扇、空調,節製生冷飲食和大汗之後冷水淋浴。特別是老人、兒童、孕產婦、體弱及患有宿疾者,容易誘發此症,尤應加強防護。一旦患陰暑,治療宜用解表化濕之法,可選用中成藥六一散、藿香正氣丸(水)內服。或用中藥香薷、桔梗、杏仁、陳皮、藿香、淡豆豉,水煎溫服,1日2次或選用香薷、厚樸、扁豆花、蘇葉、佩蘭、陳皮、茯苓,水煎溫服,1日2次。頭重如裹者,可加羌活、蔓荊子寒邪犯胃,致胃氣當降不降,腹部脹滿,納食不香者,可加草豆蔻、法半夏、神曲。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