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和林風雲(1 / 2)

就在趙宋朝廷的天子朝臣們大玩花花腸子的同時,遠在蒙古腹地的大都內外也是一片的風起雲湧。

被嚇成驚弓之鳥的末哥終於在大雪封山之前率領殘餘部隊跑出了藏地,一路上人倒是沒丟多少,也就七千上下,但是馬匹卻是缺失嚴重,使得他們這些英姿颯爽的馬上豪傑提前體驗了一回翻雪山過草地。

並且讓末哥氣惱和驚愕的是,當他們終於過隴西、天水、鳳州回到興元府的時候,這才得知道早在半個月前西川劉威派遣的漢使剛從興元府經過,向大都行去。並且讓末哥爆怒非常的是,興元府的掌軍大將原本是不相信闊端身死,末哥逃串吐蕃這個事實,執意要把這個所謂的漢使團全部斬殺的。可是軍中的筆帖式們卻是一力阻攔,並且強調窩闊台大汗起用耶律楚材之時就下達過命令要軍隊遵守的軍律,裏麵就說了要“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那個蒙古大將原本就是個大字不識的草包,雖然鹵莽,但對於身邊的色目人筆帖式卻是十分的信任。在征求了金國的新附軍將領意見後,不但不阻攔這個漢使團,甚至還派出了一個百人隊,提供戰馬,將這些使者押送大都和林。

剛剛逃出生天的末哥直接就氣炸了,拿馬鞭對著這個叫做帖木兒的蒙古親族就是一頓好抽,直直將馬鞭子抽斷這才下令大部隊留在興元先休整幾天,而自己卻是帶著一個千人隊的親兵馬不停蹄的向漢使團追去。要知道,如果讓這個使團先他一步抵達大都的話,那麼他這次帶領殘餘部隊輾轉藏地吐蕃絕地逃亡的功勞可能就會在瞬間化為烏有。

但是,他顯然沒有料到,帖木兒派出的蒙古騎兵誤會了自己上官的意思,不斷很好的執行了押送工作,還超額、超量的完成了任務。原本是要他們跟隨使團沿途開道保護的,誰知道他們卻真搞得跟押送犯人一樣,一路上不停的曉行夜宿,還壓縮了使團的休息時間加班加點的趕路。從興元到大度和林原本需要一個多月的路程,居然隻要二十幾天就走到了。

也就是說,當末哥起程準備追上去的時候,使節團早已經到了大都和林的門外。

而此時的和林,那可是相當的熱鬧。首先蒙古滅金之後,在耶律楚材等人的倡議下,蒙古雖然使用的是大汗曆紀元,但節日和曆法卻全盤接受了南宋的曆法,而漢人的正月春節正好和蒙古族的白月年節重合,所以這時的大都也正在過春節,在舉行盛大的“那達慕”大會。

那時候的“那達慕”大會不受時間限製,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

而且,這時候也是蒙古朝廷複核一年來政令實施情況的關鍵時期。朝堂上的蒙古親貴和漢人大臣更是鬧得不可開交,時常因為一言不和這些蒙古親貴們就能搞出刀槍劍戟齊上陣的全武行大戲。

最關鍵的是,這個時候的窩闊台大汗早已經知道了西川一戰的詳細戰報,並且該生氣的也生過氣了,該殺頭的人也被人殺頭了(闊端),所以他現在的主要精力完全放在政務上,因為眼下的和林城內,也算得上是風起雲湧。眼下擺在眼前的幾件大事,其關鍵程度可是比西川的敗仗更重要萬分。仗打輸了,還可以重新招兵買馬再打,政治上的東西一但出了差錯,那完全比打十次敗仗更致命。

眼下在窩闊台眼中最為重要的事,就是“丙申分土分民”和“丙申更定稅製”。

窩闊台汗六年(1234),窩闊台任命失吉忽禿忽為中州斷事官,主持清查漢地戶口,八年(1236),清查登記完畢,共一百一十多萬戶。按照蒙古“忽必莎餘兒合勒”製度,攻取的土地和百姓。諸王貴族可分得一份(稱“忽必”),功臣也可分得一份(稱“莎餘兒合勒”)。窩闊台命將中原百姓七十六萬戶封賞給諸王、貴戚和功臣,如拖雷位受封真定路八萬戶,貴由位受封大名六萬八千五百餘戶,餘下的土地和民戶歸大汗政府。這種封賞製不利於大汗的集權和對漢地的治理,因此,窩闊台又采納耶律楚材的建議,規定封地內州縣官吏必須由朝廷任命,除應得常賦外,不許擅自征斂,此事又稱“丙申分土分民”。

實際上,這次“丙申分土分民”,正是窩闊台領導的蒙古從一個氏族奴隸製社會向封建奴隸製社會邁進的關鍵一步。由於之前蒙古人在草原上實行的是氏族體係,財產都是族民共有,這在蒙古人起家時還尚且能夠保證族人在戰鬥時能夠齊心協力。但隨著蒙古建國、滅金勝利之後,這種原始的公有製氏族社會自然就不能適應整個蒙古帝國的發展。而窩闊台也深刻的認識到,如果“忽必莎餘兒合勒”製度繼續實行下去,諸王、貴戚和功臣的實力和勢力會逐步的擴大、加強。出現“尾大不掉”的現象還是輕的,就怕出現漢人曆史中經常出現的那樣,來個什麼諸王爭霸,兄弟幾個自己鬧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