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繼續無題(2 / 2)

當時的勾欄演出,還培養了很多的歌星、舞星,演出的內容大都和市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係,很受老百姓的歡迎,一代名妓李師師其實也是由在勾欄裏唱歌而逐漸出名的。而後世的什麼歌劇、舞劇、電影、電視劇、歌星、舞星、電影明星等等等等都是脫胎於這個時代的勾欄瓦肆,隻不過千年已還,昔日下九流的賣藝者,演變為今日上九流的文藝工作者。

當然,劉威陛下顯然是並不知道這些的,於是隻能聽著丁黼將這移勾欄、瓦肆至城中的弊處一一道來,不過丁黼的文言文實在是讓劉威聽得刺耳,隻得幫他總結出幾條:第一、勾欄、瓦肆是為低俗的娛樂項目,放任他們隻能敗壞社會風氣,搞得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第二、勾欄、瓦肆徹夜演出、通宵達旦,對於防火防盜有很大影響。第三、瓦肆之中百獸混雜,不然汙染環境,還有可能傳播疫病。甚至丁黼還舉例說是天聖年間,有身毒(印度)雜耍藝人驅象來宋,演出之前使象遊街,百姓爭相圍觀,東京城中萬人空巷,誰知道那象卻在半路上發起狂來,引起百姓恐慌,紛紛逃避,紛亂之中人眾相互踩踏,死傷無數,身毒藝人後不得不屠象以平民憤。

其四、眼下成都城中溝壑萬千,正是嚴加防範宋蒙兩國細作之時,怎可能將那嘈雜的勾欄、瓦肆引入城來。要知古代的很多經濟間諜和商業間諜、還有那些細作、特務之內的地下工作者,多是藏身在這類行院、勾欄之中掩人耳目的。

總之就是一句話,將這些勾欄、瓦肆移到城中,那是萬萬的不可。

丁黼說到這卻還沒完,又接著對劉威下旨在成都城外開占地二十畝的巨大榷場一事表示置疑。

所謂榷場,是指當時遼、宋、西夏、金政權各在接界地點設置的互市市場。

榷場貿易是因各地區經濟交流的需要而產生的。對於各政權統治者來說,還有控製邊境貿易、提供經濟利益、安邊綏遠的作用。所以榷場的設置,常因政治關係的變化而興廢無常。

宋太宗趙炅時期,宋遼間就已在宋境的鎮州(今河北正定)等地設置榷場,不久即因宋遼戰爭而罷。澶淵之盟後,宋遼之間,主要有在宋境的雄州(今河北雄縣)、霸州(今河北霸州)、安肅軍(今河北徐水)、廣信軍(今河北徐水西)等河北四榷場,以及遼境的新城(今河北新城東南)榷場。宋夏之間,先於景德四年(1007)在保安軍(今陝西誌丹)置榷場互市,後來又在鎮戎軍(今寧夏固原)等地置榷場。

在宋仁宗趙禎、宋神宗趙頊等各朝,都曾因戰爭而一度廢罷。遼夏間則有在遼境的振武軍(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榷場。金朝立國,於1141年與南宋訂立和約,劃定疆界(見紹興和議)。

此後,宋金之間先後在宋境的盱眙軍(今江蘇盱眙)、光州(今河南潢川),安豐軍花靨鎮(今安徽壽縣西北)、棗陽軍(今湖北棗陽)以及金境的泗州(今江蘇境內)、壽州(今安徽鳳台)、蔡州(今河南汝南)、唐州(今河南唐縣)、鄧州(今河南鄧州)、潁州(今安徽阜陽)、息州(今河南息縣)、鳳翔府(今陝西鳳翔)、秦州(今甘肅天水)、鞏州(今甘肅隴西)、洮州(今甘肅臨潭)等地置立榷場。

金夏間榷場,則主要在金境的蘭州(今甘肅蘭州)、保安州(今陝西誌丹)、綏德州(今陝西綏德)、以及東勝州(今內蒙古托克托)、環州(今甘肅環縣)等地。此外,遼朝於保州(今遼東丹東市東)等地,金朝於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西北過腰帶、銀甕口等地亦設有榷場,與高麗及周邊民族開展互市貿易。

簡單點說,所謂榷場就是國與國的邊貿市場。

在一國之都建立榷場,這不是笑話是什麼?

解除宵禁是錯,搬遷市場是錯,開設榷場還是錯。

總之,劉威的第一道聖旨,就這麼被丁黼完全的否定了!

*******************************

本節無題,歡迎書友賜名!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