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吳曉波:年輕人如何獨立思考(2)(2 / 3)

主持人權靜:曉波我聽你講了這麼多,我感覺你是一個特別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堅定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的人。

吳曉波:因為我是這樣覺得,每一代人都覺得自己這一代比父母辛苦,或者自己這一代的競爭壓力很大。我是做經濟的給你算一個帳,現在各位都覺得經濟壓力很大。其實都差不多。比如說我大學畢業的時候工資是70多塊錢,現在有3000多塊錢,誰的壓力更大?

我告訴你另外一個數字是一樣的,在1990年的時候我拿70多塊錢的時候。當時中國的廣義貨幣總量1.2萬個億。現在呢?78萬億。每一代都是一樣的緊張,一樣的激烈。

主持人權靜:所以你不會去看別人說,哪個行業更好我就去做哪個嗎?怎麼樣堅持自己內心的想法?

吳曉波:還是喜歡。很多人可能不喜歡這個工作,這個人生可能是蠻可悲的。我內心喜歡個事,哪怕很多人在那也沒所謂無非就競爭。還是內心的招喚是最關鍵的。

再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

主持人:綜合來講你覺得一個人,應該怎樣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獨立思維的能力?

吳曉波:獨立思考可能是另外一個話題,我講我這一代人。當我進入大學的時候是八十年代末的時候,我進大學聽的第一堂演講題目叫做《上帝死了》。那個時期,剛剛是尼采哲學和存在主義進入到中國的時候。尼采寫過《查拉斯圖拉如是說》他說上帝死了。

你想我們在很長時間受的教育是說,你要信仰某一個東西,要追尋某一種主義,要放棄自我集體主義集體精神等等。突然間有一天,1986年的某一個晚上,有人跟你說上帝死了,你一切都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價值觀,要培養自己的獨立精神是很震撼的,那天對我的一生來講是個重大的轉折點。

可能80年代末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都有過這樣的一種情結,尼采哲學和存在主義在我們這一代人已經流到血液中去了。所以我們本身在大學四年所受的學科培訓教育,本身就是獨立的一場教育。當你進入職場後,會有巨大的利益集團存在,企業家本身是個利益集團。還有政府他是個巨大的利益集團,甚至現在想民眾普羅大眾也是一個利益集團,你為民眾喊兩句話,你就會變成明星。你也會獲得滿足感,這些都是一些利益集團。

當我在這個行業裏麵,我必須要保持獨立性,我給自己說不能被任何人收買。中國又是個商業社會,在商業社會裏麵不被人家收買。我講過一句話“我再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

在當前這個商業社會裏麵,你要保持思想獨立,首先必須要保持你的財務獨立,隻有財務獨立以後才不會被政府收買,不會被企業家收買,不會被民眾收買。因為他給你一百萬的時候,你想我家裏有一千萬我幹嘛要賣給你呢?所以我說再窮我要站在富人堆裏,我一定要讓自己變得很有錢。

主持人:這有底線嗎?財務獨立的底線。

吳曉波:我覺得財務獨立是思想獨立的,在當前的商業社會中是一個前提。也有人說顏回的故事“處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不改其樂。”也有這些人。但問題是顏回40歲就死掉了。

你在那個時代,農耕時代都沒有辦法讓自己活的很長,在現在這個商業社會中就變得很困難。在我這個行業財經寫作裏麵,人絕對不能很貧窮。你不能變成一個很貧窮的寫作者。如果你很窮,你住在一個30、50平方米的北京的一個小房間裏。今天晚上一個企業家請你到國貿請你吃鮑魚吃魚翅,吃完回來以後你最大的想法就是要革命對不對。憑什麼我睡30平方米的房子回來還得寫稿子,你住那個房子那麼大,差距太大了。

主持人:你經曆過這樣的反差嗎?

吳曉波:早期肯定一樣的。你要麼就革命,要麼我就放棄原則,我出賣自己。我出賣自己我能夠迎合你,我能夠把30平米改成60平米。你走這兩條路就不是我所想堅持的價值觀的一個人。

主持人:怎麼樣能既堅持你的價值觀又能做到財務獨立呢?

吳曉波:要理財。你的問題都循環在一起的。人生一定要規劃,必須要理財。一個人必須要會打理自己的財富,必須要知道錢在哪裏。

天資平凡是上帝最好的禮物

主持人:我們應該相信,堅持我們對的道路,我們不出賣自己,我們是可以實現財務獨立的。

吳曉波:隻要資質在中等以上的人,找一個你特別喜歡的工作,可以是理發師,可以是美容師,也可以是財經寫作的,也可以是做襪子廠的,也可以是寫軟件的,都沒關係。首先問題你喜不喜歡那個工作。第二個,堅持二十年,一定能坐在這裏,至少有50%的概率可以坐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