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任誌強:什麼是幸福(1)(2 / 2)

觀眾:有些人買不起房,這兩年發現可能馬上租不起房,在這種狀態下奮鬥,如何還有一種幸福感呢?

任誌強:我結婚的時候,夫妻兩人帶一孩子9平米,冬天還得生爐子,我們沒有覺得不幸福。我們隻想單位蓋多少房子,什麼時候給我們分一個大一點的,我47歲才分到單位的房子。你要真租一個9平米房子,我就不信你租不起,如果你租不起,我要說對不起,你不適合在這個城市居住,連9平米的房子都租不起,怎麼適合在這個城市生存?“適者生存”是最簡單的道理。不是買不起房子,不是租不起房子,根本原因在於你們老想住“天安門”,所以沒辦法,“天安門”城樓隻有一個,城鄉結合部500到800塊錢的租金,兩人合租大概需要400塊,怎麼租不起?如果你們了解這些曆史,你們就會知道是因為期望值過高才感到不幸福。

主持人:剛才說房子與幸福的問題,您說47歲才分到房,你覺得80後也得這樣嗎?

任誌強:他們忍受不了,他們也不需要。如果按我的工作經曆和能力來說,40歲可以買房子,是因為社會製度不合理。現在如果年輕人工作到40歲一定買得起房,就這麼簡單。我們公司30多歲的買了,我們當時40歲、50歲隻能等政府分,政府不分我就沒房子,就這麼簡單。那時候不分配你就沒房,你不能買,有錢也不能買。

對我來說最奢侈的是時間

主持人:生活中您認為最奢侈的一種行為或者事物是什麼?

任誌強:我最奢侈的東西是能跟我的女兒坐一個小時,對於我們來說最奢侈的是時間。你們以為最奢侈的東西是什麼?是東西,是物品,我們最奢侈的是能舒舒服服跟家人呆一個小時。我可以告訴你我女兒14歲,我跟她在一起的時間不到365天,你們能想像嗎?而且還是在她很小的時候,呆在一塊的時間比較多。

主持人:您覺得最幸福的狀態,除了跟起家人團聚,還有什麼?

任誌強:柳傳誌在民營企業家中做過一個調查,45歲以上民營企業家幸福感最高,但苦惱也最多,他們幸福感指數高是因為他們不幹也可以過得很好,因為他們財富足夠。他們最不幸福的是覺得下一代沒有辦法讓企業維持下去或者能發展更好,大多數富二代是不願意承接他們的家產或者像他們那麼辛辛苦苦去努力,他們認為財富已經夠了,不需要再努力了,所以幸福衡量指標不一樣。我是因為擔心後續的國家和社會或者自己的後代、工廠企業等等不安全性,所以覺得不幸福,但是另外一個指標認為,你看你又能坐奔馳,又能住大別墅,你應該幸福。如果你去郭鶴年家中,你會發現早餐就是稀飯和鹹菜,他即使吃金子吃銀子都吃不完,但是生活習慣就是這樣,他們不在這個上頭有任何奢望和追求,他們的幸福感不在這裏,而在於做了多少事業。我最幸福的是跟我女兒在一起,當你感覺到幸福的時候,是因為你在這個上麵有歉意,得到的時候才覺得幸福,如果很輕易拿到就不覺得幸福,為什麼我覺得跟她在一起幸福,因為我虧欠她太多。

新華社記者:我想問您,我們這一代人非常在乎您這一代人對我們的看法,您最痛恨別人身上什麼樣的特點?

任誌強:不努力,看過我微博的人都知道,我最痛恨的就是不努力,光說不做。

“人民公敵”也是一種榮譽

記者:我想問,外界稱您為“中國地產界的總理”,您認為嗎?

任誌強:我其實不是總理,但是他們都問我總理的事,所以他們說你當回總理吧,我沒有決策權,但是我應該提問題,讓總理想你做的是對還是不對?我跟建設部簽了谘詢對外顧問。如果它讓我提供意見,我一定會給他提供一大堆報告,我認為你錯了,應該這樣才對的,所以大家認為你在做總理的事,因為我管的不是自己企業的事,我的時間安排是三分之一幹企業的事,三分之一幹行業的事,三分之一做社會的事,行業的事不能說和企業沒關係,社會的事也不能說和企業沒關係,比如說阿拉善、政協、扶貧基金我們也得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