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畢業買不起房子很正常
觀眾:房產商一邊在抬高中國的房價,一邊怪我們為什麼買不起房?這個邏輯很可笑。
任誌強:我沒有怪你們買不起房子,你們早就應該買得起房子了,但買天安門的房子肯定買不起。我們公司80後都能買得起房子。80後其中一部分剛剛參加工作的人,你不該提出買房子,香港的法律明確規定,沒滿7年工作,你沒給國家納稅,你連申請公屋權力都沒有,你總有一定時間和積累才能買得起房,如果你出門第一天摔跟頭撿金子馬上就能買房子,但是不能說剛參加工作買不起房子就抱怨。
觀眾:您有推動政府信息公開,有推動政府公開曆史、直麵曆史嗎?
任誌強:我不是沒做過,你們可能永遠在責備我們這一代人什麼都沒幹。舉個簡單的例子,首都機場高速公路從10塊漲到15塊,是我任誌強提的提案又退回到10塊錢,至少給老百姓節約40億收入。你們不知道不等於我沒做,不一定每件事都去說是我做的。23號文件出台之後,我第一個提出要建立住房保障製度,也是第一個提出在國內建立租賃房製度,現在政府都按照我的話辦了。你們總說因為我有好的出身,當我要上地方工作的時候,父親已經下台了,他已經沒有機會利用權力,所以你們總認為好出身的人一定利用權力,其實你們錯了。我不是天生就進國有企業,首先是進入北京聯社集體工作,炸油餅。進入華遠是個偶然的機會,老總認為我更適合,才把我調過去的。你們也不想想,我父親站那麼高,從中央單位能不能管到西城區的一個區屬企業,他夠得著嗎?
而我們恰恰在你們這個年齡的時候是最痛苦的階段,在人生開始成人和認識社會的階段都是最痛苦的階段。我不認為應該沾光,如果沾光我就不會去炸油餅,很簡單的道理,在你們的意識裏,我們是靠好的家庭背景,80後一代特別強調要有一個好爸爸。你們可以想一想,13億人有幾個好爸爸?公務員加起來不過800萬,處級幹部60萬人,你們有點數量概念。13億裏有多少富二代,我們按照10%高收入家庭裏算,1億3千萬人,這裏頭再取10%為富二代,別忘了12萬塊錢以上的個人所得稅繳納者一共400多萬人,所以你們自己看看,你可能看到一個地區有10個、20個富二代,全國13億人有多少富二代,我們一共隻有35個大城市,70個大中型城市,可是我們有660個城市,其他城市裏有多少能是富二代?他們完全都靠好爸爸才能找到工作嗎?我們一年1200萬就業,最高2400萬就業,60萬處級幹部一人帶兩人,120萬人。我最後肯定的是80後是承上啟下的一代,是最優秀的一代,有問題可以改正錯誤,但不表示這一代垮掉。
幸福指數低是因為期望太高
主持人:您始終認為80後幸福指數低是因為政府承諾高,這個判斷是對的嗎?
任誌強:舉例說買不起房子,這是大家反應比較多或者比較普遍的,說我們很辛苦、很努力但還是買不起房子,要倒過來問一問,你該不該買房子或者說你想買什麼樣的房子?很多人把它指責為政府沒有盡到保障性責任。在聯合國人權公約上提出,所有國家和政府要保證居民的居住權,這是人權一部分,可能在這方麵我比你們看的聯合國文件多得多,但是就國內通俗話說,政府要保障租不起房子的人,沒有一個聯合國文件要保障買不起房子的人,這可能就是我們之間的差別。中國政府承諾過高,就是它老在說,我們要幫助買不起房子的人,我們可以看看溫總理的工作報告,幾年前的都寫的是“居者有其屋”,所以年輕人都會說這句話,他們恰恰說錯了,總理的報告被人民代表否決以後修改了14條,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把“居者有其屋”改成“居者有其所”,全世界所有發達國家都不具備幫助買不起房子的人買房子,隻能做到幫助租不起房子的人租房子,這兩個差別是巨大的。而我們的政府恰恰做的是用限價房、用經濟適用住房,讓買起不房的人買房,這是對一代人毀滅,所以年輕人人都認為因為買不起房子所以幸福指數低,你們都不承認是因為政府有這種承諾嗎?如果政府在30年之內都告訴你不該買房子,我隻解決租的問題不解決買的問題,你現在還有這種想法嗎?
觀眾:我注意到,我們現在應該把房子放在租的上麵,這兩年房租漲的很厲害。
任誌強:有人租不起政府就幫助他,北京廉租房標準是人均960塊錢收入,人均小於7.5平米,如果您的租金能夠讓你住大於7.5平米,就不屬於政府幫助範圍。我再告訴你另外一個概念,你可以查查中國所有的文件,所有的政府文件全算在內,有沒有說要給一個家進行補貼和保障?從來都沒有,一律寫的都是家庭,我們問問什麼是家庭概念?家庭不是一個人工作,吃飽全家不餓,而是撫養係數,假定年輕人說為了結婚買房,不屬於政府保障之內,因為你沒有撫養基礎。但如果你查香港相關文件會發現,在這個定義上非常清楚,假定你隻有一個人工作,絕不能享受政府任何補貼,而且你不屬於家庭,也不屬於中國政府所說的文件裏應該保障和幫助的買房族裏,甚至連租房那一族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