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禹墓(1 / 3)

“這裏一定有問題。”樸征暗暗想道,但是身邊有郎舞和鄭胖子兩人在,他決定不動聲色,找個機會自己來探探究竟。

“等等。”樸征叫住了正要踏進大禹墓的兩妖,兩妖正在興高采烈的討論著回去以後瀟灑的事情,聽到樸征叫喚,停下了腳步看著樸征。

樸征裝出痛苦的樣子:“我突然感覺到全身不舒服,好象脫力一般。這個地方我暫時不去了,你們去吧,我回賓館等你們。”

郎舞見樸征神色痛苦,連忙過來攙著樸征,說道:“肯定是今天太累了,算了,我們一起回吧,這個地方想來什麼時候來都可以。”回頭招呼了一聲鄭胖子,就扶著樸征朝著山下走去了。鄭胖子看著兩人遠去的身影,眼裏閃過一道精光,冷笑不己。

三人回到賓館,樸征稱自己太累了,想要休息一下。郎舞見樸征想要休息,也就不再言語,拉著鄭胖子回去自己的房間商量事情去了。

“雖然夭寶在他手裏,但是這裏尋寶本就是他的線索,按照道上規矩,我們也隻能分點油水。再說了,他這個東西肯定要靠我們幫助脫手,不可能賣博物館去,到時候自然還有油水……”

朗舞一陣耳語,鄭胖子這才罷休。

見得兩妖離去,樸征馬上起身。

出了賓館,打了車又回到那會稽山下,看見剛好有幾車的遊客在這裏下了車。他馬上裝做普通遊客,混在一隊導遊帶領的隊伍之中,慢慢的走近了這個傳說中的古代聖人大禹的安息之地。

剛入西轅門,一仿古小亭隱約在石階頂端。登上石階,赫然立一石碑,鐫“大禹陵”三紅色楷體大字,頗為莊重。時值初冬,遊人甚少,亦無甚鳥語,腳步聲清晰可聞

。回頭,見一大鼎,鼎後入口外正是一條河,喻示大禹治水之功,樸征也心下不由得歎道這修築之人心思巧妙。

中軸線上有午門、祭廳、正殿3進,順山勢逐步升高,殿前鋪設石階。樸征不動聲色,慢步跟著眾人之後,越靠近大禹墓,他就越感覺到胸口的玉牌越有蠢蠢欲動之意。他暗注入一股神力,裏麵的似乎感應到了他的內心,於是也不再有折騰之意,不過溫度是越來越高。

大禹墓前有一石碑亭,碑亭右前列有八角重簷石亭,上書“鹹若古亭”四字,俗稱“鼓樂亭”,建於明代。是祭奠大禹時奏樂的地方。亭周古槐蟠鬱,鬆竹交映,肅穆莊嚴。

亭旁有近年新建的“碑廊”,陳列著從禹陵六十多塊古碑中精選出來的有代表性的八塊,有秦始皇東巡會稽時命丞相李斯撰寫的《會稽刻石》,明成化年間紹興知府戴琥所置的《水利碑》和《水則碑》等。

禹陵左前側有二石碑,一書“禹穴”,一書“禹穴辨”,即大禹陵,《禹穴辨》是考證大禹葬地的文章,為清代

“浙派”篆刻創始人丁敬所作。由此循石級而下,便是“菲飲泉亭”和菲飲泉,宋王十朋有“一水清涵節儉風”之句歌頌大禹的潔行儉風。

不經意之間,樸征已經把整個大禹墓給看完了。沒有發現任何有實質性的線索。本想就此回頭,導遊在那裏卻叫了起來:“前麵還有大禹廟,請各位遊客跟上。”

樸征心裏暗暗一動,在大禹陵這裏自己轉了一圈。該走到的地方都走到了,那玉牌卻還是跟剛才一樣,隻是溫度升高而已。前麵還有大禹廟,反正都到了這裏了,不如再跟著他們去前麵看看吧。

這時候,旅遊隊伍已經出了大禹陵。導遊已經開始講解起前麵的大禹廟來:“禹廟在大禹陵北側,始建於南朝梁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年)。進出口為相對而立的東西轅門,廟坐北朝南,周以丹牆,前低後高,左右對稱。主要建築皆依山而建,逐級升高,自南而北依次為照壁、岣嶁碑亭、欞星門、午門、祭廳、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