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我要感謝所有教誨和幫助過我的老師,包括外語學院英文係的芶錫泉老師、肖潔文老師、區鉷老師、法文係的程曾厚老師、陳元老師,中文係的吳承學老師,哲學係的張誌林老師、張憲老師、深圳大學文學院的趙東明師兄,等等。從他們那裏我汲取了各方麵的知識,為我的學術研究奠定了較為紮實的基礎。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論文的第四章第四節,關於描述主義和直接指稱論受任遠仁兄的博士論文《直接指稱與涵義》的啟發;而筆者在讀碩和讀博期間,曾有幸多次聆聽張誌林老師的課程,我僅有的一點點語言哲學和分析哲學的背景都拜張老師所賜。無奈本人資質愚鈍,盡管有良師益友的提點,卻始終未能升堂入室,領會到這一哲學流派的精髓和要義。因此在感謝兩位師友的同時,有必要聲明,所有有關語言哲學的錯漏之處,均由本人的才疏學淺所致。

此外,要特別致謝裏昂三大文學院的Gregory Lee教授以及裏昂三大圖書館、裏昂市政圖書館、BIU及ENS圖書館。在Lee教授的幫助下,由法國政府資助,我於2005年8月至2006年7月在裏昂三大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博士論文研究。在留法期間,除了旁聽Lee教授的若幹課程以及每周由他組織的學術討論會和碩士、博士生的論文報告會以外,還旁聽了哲學係Mai Lequan女士和Jean Philippe Pierron先生關於“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形而上學”及“人文科學曆史”等若幹課程,在這些課上我所學到的東西,是一篇博士論文所無法涵蓋的。

外語學院英文係的朱珊老師和劉玉宇老師分別在香港大學和哈佛大學為我搜集了許多重要的文獻資料,黃國文教授和王東風教授在百忙之中認真審閱了本論文並在預答辯中提出了寶貴意見,哲學係的梅謙立老師(M.Thierry Meynard)和師妹李小秀幫我校閱了法文翻譯,哲學係邏輯所的任遠老師在博士論文答辯前仔細閱讀了全文並提出了修改意見,研究生教務負責人鍾偉珍老師多次為論文的評閱及答辯事務傳達信息,在此一並致以誠摯的謝意。

博士論文之所以得以如期完成,還得感謝先生、親人和朋友的鼓勵和幫助。如果沒有先生陳磊在我讀書期間的默默支持,為我的求學之路提供經濟來源,充當我的堅實後盾,沒有父母、公婆在最困難的時候幫我照顧幼女,沒有妹妹周穎和好友黃林軍、劉玉宇等人始終不斷地鞭策和敦促,很難想象我的論文何時才能劃上句號。尤其是周穎,不僅協助我在北京大學、國家圖書館、中國社科院收集了所有相關文獻,還在完稿後幫我仔細審閱了全文,指出了論文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其間姊妹情深,實難用隻言片語來表達。

最後,也要感謝康奈爾大學喬納森·卡勒(Jonathan Culler)教授,在他的幫助下,我有機會在2010年前往康奈爾大學英語係訪問一年。在此期間,不僅參加了多場國際學術會議和研討班,開拓了自己的視野,提升了自己的學術水平,而且終於找到機會暫時放下英語係的教學工作,重新將博士論文撿起來,再做修改並得以出版。重慶大學出版社的編輯楊琪及其他工作人員為此書的校閱和順利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在此一並致以誠摯的謝意。沒有他們的耐心、細致和敬業精神,就不會有今天這本書的麵市。

因自己功力尚淺,論文不足和錯漏之處在所難免,冀盼同道不吝賜教,予以批評指正。

2012年2月於中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