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床是母親生活裏最後一抹亮色。即使在萬劫不複的黑暗中掙紮,她仍然不願意母親失去這僅剩的亮色。在賣掉這張床之前,紫月並不承認日子已經山窮水盡。她有兩位閨蜜:商隱隱和白玉。前者家境富裕,後者奮鬥成功。她們是紫月一直沒有動用的人際資源。
張巧燕對求助於朋友的態度相當悲觀,不抱什麼希望,“在一起吃吃喝喝,那是以前你條件好的時候。如今你落魄成這個樣子,一點償還能力都看不到,人家憑什麼把錢借給你?”
紫月不認同母親的世俗觀點,“她們都是我最好的朋友。白玉當初生意失敗被男友拋棄,我幫助過她,算不得多大的恩,至少是個情兒。如今她身家過千萬,一天到晚為閑錢貶值發愁,正在尋求投資渠道。我不信我開這個口,她能不給我麵子,大不了給她利息。至於商隱隱,更不在話下,玩了十幾年的姐們兒,借個二三十萬,應該不成問題。”
然而,無情的現實很快就給了紫月當頭一棒。兩個女友,她挨個登門拜訪。當聽到紫月訴說完來意,女友無一不露出為難之色。兩位女友的理由無非是剛剛買了房,股市套進大量現錢什麼的,一下子拿不出那麼多現金。好歹,友情尚未徹底瓦解,前者借出五萬,後者也借出五萬。紫月不得不承認,張巧燕說得有道理。那時候爸爸在、企業在,每年有大筆利潤進賬,和女友在一起,彼此有家有底,身家豐厚,不必太考慮風險問題。就算拆借個百八十萬的,她們也不會眨一下眼睛,相反生怕你不知道她們是多麼慷慨大方、仗義豪爽、財力雄厚。如今,今非昔比,物是人非。別說二三十萬,能借來五萬,已經很不容易。
床賣掉了。因等錢急用,價格少不得被壓得低一些,“雕花龍床”賣了二十多萬現金,加上借來的十萬,還差三十萬。張巧燕命令紫月找趙家解決問題。
紫月不去。
張巧燕恨鐵不成鋼,“我怎麼生出這麼個沒出息的貨!攤上那麼個男人那是命不好,該爭取利益的時候畏縮不前,就是你的問題了!”
紫月了解趙家的情況,就如同了解自己廚房裏的油罐子。她理智地對母親解釋,“不是我不去,我去也白去。趙斯文成了喪家犬,為了逃避現實,離婚後跑到北京,至今毫無音訊。橙橙爺爺奶奶靠退休金生活。趙雯麗畢業到現在工作從來沒有固定過,不到兩年換了四份工作,哪次工作都沒幹滿五個月,掙的錢都不夠自己花的,是最典型的啃老族。你讓他們上哪兒一下子弄這麼大一筆錢?借?我那些朋友開寶馬、住別墅,夠有錢的吧?兩個人不過借了十萬塊。橙橙爺爺奶奶,一對退休老人,找誰借?若能借來一萬,就算燒高香了。”
張巧燕打斷女兒,“我不管能借到還是不能借到。就算求爺爺告奶奶,賣房賣地賣血,也得讓他們想法子。人是他們趙家的,禍是他們趙家惹下的,憑什麼他們逍遙自在,我們受苦受難?你不去?我去!”
張巧燕打了出租車,一口氣跑到趙家,捶開門,劈裏啪啦一通吵。紫月緊隨其後,跟了過來,替媽媽打圓場,做解釋。不管怎麼說,不管趙斯文對她和孩子做了什麼,天地良心,趙家老兩口,也就是自己的公公婆婆,不,前公公婆婆,是一對好老人、善良的老人。他們和孩子一樣,是無辜的。把仇恨和埋怨強加到無辜的老人身上,是不公平的,也是沒道理的。
趙洪波和鄭緒芳聽明來意,也覺得這是天大的好事。既然能送孩子到康複中心,那就最好不要在家裏憋著。為了孫女的事,老兩口不是沒有費心思,坐長途車跑了幾家康複所,人家都說七歲以上的孩子太大了,不好辦,沒信心,所以拒收。好不容易找到這家願收的,條件還不錯,那就是砸鍋賣鐵,也不能耽誤孩子啊!
鄭緒芳好言相勸,耐心安慰張巧燕。趙洪波當場拍板,“紫月媽,你別愁了!錢的事老趙家來想辦法!這是老趙家的責任,是我們的責任絕不推卸!”
張巧燕終於平息下來。紫月領著母親走了。
趙洪波和鄭緒芳眉頭緊鎖,陷入焦慮。錢,這是壓在每個人心頭的一座山。
趙雯麗最大的夢想是擁有一輛自己的車。瑪莎拉蒂、保時捷、蘭博基尼……這些可望而不可即的牌子,她根本不想,因為離現實太遠。三五萬塊錢的車她也瞧不上,別說拉風,開出去都不夠丟份的。她一直想擁有一輛十多萬的車,經濟實惠,符合身份,以她這個二十歲左右的年齡也拿得出手。因此她拚命地換工作,決心找一份真正可以實現自身價值的、讓自己喜歡又能夠拿到高薪的工作,因為隻有這樣,她才可以一步一個腳印地靠近夢想。別的女孩開跑車、玩名車,雖然不是偷來搶來的,但也不是用自己的錢買來的,都是啃老啃來的。一旦老人出事啃不到了,轉眼就兩手空空,嫂子紫月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所以也沒什麼好羨慕的。趙雯麗一直打算憑自己的能力賺錢買一輛屬於自己的車,不靠父母也不靠男人,那是多麼豪氣的感覺!她好不容易悄悄攢了兩萬塊,這筆錢連父母都不知道。瞞家人沒什麼惡意,就是想有朝一日突然開一輛車回來,讓家人都刮目相看。讓大家知道,在他們眼裏不著調,吃家裏、用家裏、啃父母、啃哥嫂的丫頭,也能幹大事。可是,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