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巨大的光圈,最初使人眼花繚亂,現在,盧作孚已看到了它的核心。自己所提倡的一切,都離不開人的因素,一個人須有理想,一個企業需要精神。人的問題又擺到了他的麵前。
盧作孚認為,實現現代化,根本在先解決人的問題,解決人的訓練問題。因此,必須要求人們圍繞著整個理想去活動,而尤其要求活動產生於思想。
民生公司草創之初,形成一個能吃苦、能辦事的精幹集體。他們是一群決不畏事苦、也決不計較待遇的事業上的良友。正是依靠這種精神,破廟立業。此乃民生精神之基礎。隨著公司的發展、職工的來源、素質和管理,也就更加成為企業建設中十分重要的內容。眼下民生公司的高級職員,多是由公司訪求、招聘,或是由學校、機關推薦,甚至重金禮聘來的,因而羅致了不少在造船、機械、航海、海商、經濟管理等方麵學有專長、頗負名氣的人才,但一般員工大都是通過公開招考錄取,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並不能說明熟悉航業業務,必須要搞一些短期集訓、業餘教育之類,以提高文化水平和業務素質。部門經理以上的高級職員,必須達到90%受過高等教育,還要吸收一小部分留學生。隻有這樣一個受過現代化高等教育的領導層,才能吸取近代資本主義的企業管理方法,改進經營管理;而全員的教育普及,則有利於先進管理方法的推廣和普及。
一份權威資料在評價盧作孚積極革新企業管理時說:“自它創建之始,就十分重視吸取西方資本主義企業管理的經驗,對當時長江航業中舊的經營管理方式進行改革,並在不斷的除舊布新中,建立起一套較為完整的,大體同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相適應的管理製度。”
盧作孚到底革新了什麼呢?
大致來說,盧作孚在川江航業史、民生公司發展史上做了三件大事——轟動了整個長江航運業,以至於他的許多做法沿襲至今。
(1)廢除臭名昭著的買辦製,實行經理負責製
此乃除舊布新之基礎。所謂買辦製,就是輪船上的一切事務,全部由輪船公司包給大買辦,然後,再由大買辦包給二買辦、三買辦。這些大大小小的買辦像一群又一群吸血蟲一樣,層層剝削船員。他們為賺錢,不惜帶走私貨、賣黃魚、克扣旅客,哪裏還有心思想到改進客輪上的管理?在一條船上分成大小不同、多層次、多部門的承包單位,圍繞在每個承包主的周圍都有一個由封建買辦關係組成的小集團。由此,一船之中派係林立,盤根錯節,互相傾軋,而這種封建買辦關係又多與社會上的封建勢力相勾結,船上事務受其幹預牽製,甚至被其操縱把持。同時,各大小承包集團,通過包攬、回扣、賄賂、貪汙等手段牟取暴利,並不關心企業經營的好壞和公司的利益和聲譽。這種承包主的利益同企業的經營效益相分離甚至相對立的狀態,導致企業主對船舶直接管理權力的削弱甚至於喪失。民生公司自創建伊始,便在它的第一條船上實行公司統製下的單船經理製,取代了買辦承包。單船經理製是每船設一經理,對內代表公司對本船的領導,對外代表公司全權處理本船的對外事務。全船職工均由公司統一派任,財務收支統一由公司掌握,物料供應由公司統一核發,全船技術、行政由公司統一授權歸船長、經理指揮。這一變革,其意義遠不止於其本身帶來的管理效果,而在於它突破封建買辦製度的束縛,為此後一係列的革新管理打下基礎。
(2)改善客貨服務,提高運輸質量
民生公司的短航經營,初見成效,同眾多的中外航業公司進行競爭,能夠立於不敗之地並不斷發展壯大,靠的就是優質服務,匠心經營。當眾多的航業公司,隻顧追逐高額利潤,不顧旅客利益,以致運輸質量低劣,民生公司則注意在提高運輸質量上下功夫。民生公司提出“運費持乎,限製盈利,工商航業,均等發展”;“船舶優秀,設備完善,服務周密,福利人群”;“客貨船舶,兩有裨助”的口號,贏得了社會的信譽,形成了與同業競爭的巨大優勢。
川江水位漲落變化大,20年代行駛川江的船舶在技術性能上,多不能適應常年不斷通航的要求;同時,貨源不足,船舶往往需要等待裝足客貨後始能開航,因而大多數航線都沒有實行定期航行。盧作孚看到了定期航行“一切能先期計劃,如期到達”,“於旅客貨物運輸頗有幫助”的優點,及其成為“各國航業政策之一”的趨勢,開創之初,就努力實行定期航行。公司要求,參加定期航班的船舶定期開出,定期到港;轉口貨物做到毫不停留,以使客商信賴民生像信賴自己一樣。
抬價以牟取暴利,殺價以扼殺同行,兩者交替使用,運價大起大落,是舊時長江航業界常有的現象。盧作孚認識到“運費漲落無常不但工商業經營甚難,即航業本身經營亦不易”,“其結果縱不至共同失敗,至少亦難共發達”;“隻有運費持平,限製盈利”,才能使“工商航業,均等發展”。於是他提出“求安定不求厚利”,並“每每尋求機會,努力謀實現”。這種“安定運費”的方針,對川江運價的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改進船舶設備,保證旅客安全舒適,是盧作孚的又一舉措。因陋就簡,勉強維持航行以求獲利,是當時航商普遍的做法。但盧作孚卻對改善船舶設備相當注意,力求旅客的舒適與安全。船舶上的消防救火救生設備齊全,往往超過規定數額;大口徑自動抽水泵、無線電收發報機等是當時頗為先進的設備,即使並非法定所必須,也次第設置。在船舶生活設施上,設置電冰箱、蒸氣消毒器、淋浴、瓷盆;分別艙級配備彈簧臥墊、木棉墊及普通臥墊;在艙內設置電扇、兒童玩具、巡回文庫(流動書箱)、收音機、娛樂用品,並為旅客提供拍發電報、郵寄信件服務項目。這些都是盧作孚別出心裁,率先創設的。
公司的茶房不僅要受嚴格的職業訓練,職責在《茶房須知》中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因而茶房對待旅客態度和善,應對靈活,談吐禮貌,並達到規範化的程度。對於客人上船時接收行李、安頓鋪位和在船上飲食起居,下船時收拾行李,招呼力夫或劃子,送客上岸,無不照顧周到。長途船上的各級艙位,都可聽到廣播的音樂及新聞,每天都要有新聞摘要,油印分送給各位旅客。沿江經過的地方,都要有風景照片,供客人傳觀,還要負責解說;船到碼頭後,岸上服務人員要為旅客代運行李,代覓住地。凡此種種減少了旅客在旅程中無限的困難,因而得到了無限的便利和安慰。
(3)健全工薪、獎勵、福利製度
盧作孚革除了買辦承包製的私相授受、層層克扣等陋習後,建立了一套新的人事、工薪管理和職工福利製度。這套製度是盧作孚改革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緩和勞資矛盾,協調公司和員工的利益發揮了積極作用。《長江航運史》在評價盧作孚的這項建設性工程時評價道:
①工薪有定製。訂立了《職工年功加俸細則》,實行每年加薪一次;製定《職工薪級表》及《薪工條例》,從此奠定了民生公司工薪製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