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吳蘊初事略:化工實業鑄人生(1 / 1)

吳蘊初,1891年出生在中國江蘇一個清寒的書香之家,靠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當時日貨大量充斥中國市場。他抓住時機,發揮自己的技術專長,在極艱苦的條件下試製成功味精,並籌資創建了中國第一個味精廠,生產出佛手牌優質天廚味精,打敗了日貨“味之素”,有力地支持了當時的抵製日貨運動。

吳蘊初是個永不滿足現狀,永不停止的人,總想做別人沒做過的事。他看到中國極需發展基礎工業,便立誌為發展中國的基礎化工獻身。他說:“吾國地大物博,不貧於天然產品,而貧於工業產品。夫工業品中,經化學工業之應用而冶製精煉者十居八九。故化學工業之盛衰,實為國家經濟與工業發展命脈之所係,是振興工業之根本。固吾輩自當勉竭綿薄,殫精竭慮,共創其成。”他迎難而上,創建了天原電化廠(現名天原化工廠)、天利氮氣廠,生產鹽酸、硝酸,開拓了中國的氯堿工業,為中國的化工事業奠定了基礎。

吳蘊初深知個人的作用畢竟有限,中國要發展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為了培養更多的化工人才,他設立獎學金,資助清寒的優秀學生上大學,還建立中華工業化學研究所,開展科研工作,並創辦化工刊物,傳播化工知識,交流化工技術。他自己沒有一間私人房產,卻贈送上海化學學會一棟花園洋房以開展工作。他為中國化工事業的發展可謂嘔心瀝血,竭盡全力。他是中國個人出資在全國範圍設立獎學金的第一人,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科技人才。

吳蘊初不懂政治,更不願涉足政治,他隻想用他的技術為國家服務。但他強烈的愛國心,他很高的社會地位,使他不可避免地帶上了一些政治色彩。抗戰前夕,他響應政府“航空救國”的號召,捐獻“天廚號”飛機兩架,在當時成了風雲一時的人物,自然也得到了國民政府的讚賞。1945年,國共和談,毛澤東到重慶欲與工商界人士見麵。當時國統區著名工商界人士中不乏進步人士,而吳蘊初卻大膽地和王若飛聯名邀請工商界人士到毛澤東住處座談,成了國統區著名實業家中第一個公開和共產黨攜手的人。

吳蘊初曆來主張世界大同,熱心社會公益事業。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即將他的全部股票集中起來成立“蘊初資產保管委員會”,由社會名流參與組成委員會。該委員會的所有收益一半用於擴大企業,一半用於社會公益事業,於是“蘊初公益基金會”成立。這是中國第一個此類性質的私人基金會。至此,他的“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主張得以徹底實現,了卻了他的心願。

吳蘊初隻活了62歲便離開了人世。他想幹的事情很多很多,卻隻能帶著對祖國、對事業的深深眷戀和無盡的遺憾離去。個人是渺小的,在曆史的長河中隻是滄海一粟。他的崛起和殞落都有強烈的時代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