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擋箭牌”從周作民被從香港押回上海之日起便開始設計營造,幫他精心“施工”的是他的醫務界的三位朋友,這三位醫生當時在上海都小有名氣。幾年後,周作民真的患病,他們便成了他的保健醫生。
1948年20日,國民政府宣布以金圓券代替法幣,說是改革幣製。
9月10日,周作民接到一封由蔣經國具名的公函,令他於21日上午到梵皇渡路樂義飯店見蔣經國。
周作民知道,政府向上海、天津、廣州等大城市派出了經濟管製督導大員,派到上海的是財政部長俞鴻鈞和蔣經國。俞不過掛個名而已,實際由蔣經國獨斷專行。前幾天蔣經國找的是工商界頭麵人物,聽說不少人已經被捕。周作民看著想著,已感凶多吉少。
周作民被叫入裏間,被蔣經國教訓了一番,最後冷笑著對他說:
“你沒外彙,誰相信?我看你還是識相些,免得大家不好看。回去想想吧。非經我批準不許離開上海!”
回來後,周作民馬上活動。經多方說情有所鬆動,周作民說:“事不宜遲,替我聯係虹橋療養院。那兒清靜,也安全。”
周作民在那所美國人密勒辦的虹橋療養院住了半個月,總覺心裏不踏實:小蔣暫不找麻煩了,可是今天不找不等於明天不找呀……國共雙方戰事不斷,鹿死誰手尚難預料……這個政府愈來愈讓人無法依靠……不管結局如何,上海總是是非之地……走吧,三十六計走為上!
1948年10月8日清晨,一輛黑色美式小臥車風馳電掣地駛向機場。美國人神神秘秘地送他從上海飛往香港。
1950年8月,周作民由香港返回北京,重新擔任抗戰勝利不久因政治原因辭去的金城銀行董事長。
1951年,周作民提議成立“北五行”(金城、鹽業、中南、大陸、聯合商業儲蓄信托等五家銀行)公私合營總管理處,並出任董事長。
10月,周作民出任全國政協特邀委員。
1952年12月,出任由60家行莊組成的公私合營銀行聯合董事會副董事長。
在一次國宴上,周恩來總理特意走過來給坐在人民銀行行長南漢宸身邊的周作民敬酒,風趣地說:
“很早就聽說我有一位出色的淮安同鄉銀行家極富海量,可惜總沒有機會一塊暢飲,今日有幸相見,先來三杯然後敘話如何?”
……
聲音親切、真誠。這種來自大人物的不含雜質的親切和真誠,周作民第一次遇到。
那天,周作民的酒喝得很痛快!從不知醉為何物的他醉得酣暢,回到家裏便熟睡了。
1955年3月,周作民赴上海視察行務,心髒病發作,8日溘然長逝,終年72歲。
臨終時,他精神安詳、恬靜,看得出他非常欣慰,他用手反反複複地在被單上畫著圓,一再地作著重合終點和起點的努力。
他覺得自己的結局很圓滿。
在他的眉宇間的淡淡笑意似乎有些動情,那笑意是滿足和無憾的外溢,是自豪與慰藉的流露。
第五章 精於謀劃的火柴大王:劉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