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抱著堅定不屈的信念(2 / 2)

日本的中田修就是一切從零開始的創業者。

中田修曾到美國軍隊當過仆役。作過黑市小販,印刷公司職員,走馬燈似地換了十幾次工作。不是被辭退,就是工作不順心,經常流浪街頭。一次,他徘徊在東京的一條街巷,感到萬念俱灰,決心自殺以結束自己的無限煩惱和痛苦。這時候,仿佛冥冥之中有神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他無意瞥見了附近有一塊掛著的“壘澤設計研究所”的招牌,這塊招牌喚醒了他當印刷公司職員的願望,他終於打消了自殺的念頭,決心從零開始創立設計學校。

原來,中田修在印刷公司工作時,就被公司職員優厚的待遇迷住了。為了擺脫饑餓,中田修下決心做個設計師,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公司。當時並沒有學習設計的學校,中田便利用工作的方便,把設計公司的作品帶回家研究,自學設計方麵的書籍,堅持了半年,終於學會了設計技術。

在放棄了自殺念頭後,中田修認真地想辦法去完成自己的心願。沒有雄厚的資金,他通過“讀者欄”招收學生,開始隻辦“周日教室”。以後又租借公共場所作為教室,以容納更多的學生。為籌措辦學資金,他向阪隱公司的經營辦法學習,把“前金製”引入學校的建設之中。所謂“前金製”就是預收款。慢慢地,一個正式的設計學校就形成了。

到1959年4月,“東京設計所”在大阪成立。起名東京,是為了紀念東京那間挽救了中田修性命的設計所、後來,在中田修苦心經營下,“東京設計所”終於成了日本一流的設計研究所。

一般人的脾性,大多是有7分的才能,便誇說成10分;

有50斤的力氣,就去做70斤的工作。其實,失敗的根源就在這裏;成功,就是要用100斤的力氣去做95斤的工作。

爭強好勝、不願服輸,這是人類普遍的習性。因此,人們往往把7分的才能誇說成10分,有50斤的力氣就去做70斤的工作。年輕時的卡耐基也是這樣,他承認自己的企業,在早期是以10分的能力經營著12分的事業,因此,他以自己的實踐勸誡世人“悠著點兒”。

我們經常會聽到人說,有人當小職員的時候工作利落、能力強,但升為股長後,就無法讓部下充分盡職,自己的工作表現也不很好;或者,當科長的時候是一把好手,但升到部長就不行了。這說明,他沒有與地位相稱的能力。如果他本人真正認識能力,即使上司要他升遷,他也會推辭。這樣,他就不會失敗,而是會在原來的崗位上幹得十分出色。

這就是說,隻有50斤力氣的人,要從事70斤力氣的工作就會失敗。但是,如果100斤力氣的人隻從事70斤力氣的工作,也未免太浪費、太可惜了。具有100斤力氣的人,至少也應該從事95斤的工作才合適;不然,對自己,對社會,都是一種損失。

大家如果能經常認識自己的能力,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自然就不再有什麼不滿與牢騷,也就能以充滿喜悅與興趣的心情去工作。

有位哲人說過“興趣是成功的老師”;小民百姓則說:“有興趣才能生出巧來。”做什麼事情,首先要有興趣,否則“味同嚼蠟”,何以能“下咽”?

許多有成就的人,均有相當的能力,他們能讓自己鍾情那些並不喜歡的事情,堅持幹好那些一般人視為畏途的事情。

成就事業需要的力量,是百分之五十的使命感,加上百分之五十的意誌力組合而成。

時光飛逝,朝代更迭,但不管怎樣,經營公司的原則和重點卻並不因此而變更。不論是封建社會還是民主時代,一個集團或公司的領導者如果缺乏領導能力,這個公司一定難以順利營運。

作為領導者必須時時砥礪自己,並經常進行自我反省,看看自己身為一個領導者,究竟應該有多麼堅強的意誌力?通常意誌力可能有50%是來自領導者的使命感,另外50%可能屬於自己原有的意誌力。但是,如果加起來也僅隻有50%,那麼領導力就太不足了。以一個領導者而言,一般至少發揮80%的才能,才可能將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