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不快樂的原因很多,快樂的理由也很多。在草長鶯飛的季節,工作累了,看看窗外發了新芽的樹枝,眺望空中飛舞的風箏,感受明媚的陽光照到身上的暖意,都可以成為我們快樂起來的理由。快樂不快樂,隻是一種心情,隻看你從什麼角度去想,用什麼方式調節,是不是?
有記者問李嘉誠:李先生,你是從零開始創業的,你認為對於創業者自身成就事業至關重要的是什麼?
李嘉誠:是培養自己對所從事行業的濃厚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對一切來說,隻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
成功人士往往是興趣廣博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來自他們的博學。要成功必須對他所從事的事物感興趣,工作或研究應該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被他視為樂趣和愛好。
瓦特小時候在廚房裏看見水壺被什麼東西頂起來,感覺很奇怪,掀開蓋一看,隻有蒸汽,別的什麼也沒有。
蒸汽能有這麼大力量?如果有更多的水,不是會產生更大的力量嗎?
經過長期研究和實驗,瓦特終於發明了蒸汽機。要想走出“薪”情苦悶的困境,首先應該認識到,這個世界上最可貴的東西不是錢,而是你自己的精神。要想掙錢,學會“花”自己是首要前提。
掙錢真正的動力不是錢,而是興趣。為錢而錢的工作因為缺乏主動性,難免單調乏味,反過來,如果能把錢和興趣連在一起,讓興趣帶領你前行,你的快樂就不僅僅來自於金錢,而來源於更豐富的範疇,你也會因興趣而快樂起來。
興趣分兩種:一種是先天的,一種是後天的。有些人天生就願意做某件事,碰巧他的工作正好是他的興趣所在。可如果你的工作偏巧不是你的興趣呢?也沒關係,因為人可以開發後天的興趣。隻要抱著熱愛生活的態度,你隨時能在大千世界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對工作的興趣也是這樣,隻有你愛,你才會有。
放下“薪”情,關注事情。
拿破侖·希爾對錢發表過這樣的論述:錢也通人氣,錢也需要人的真誠。所以如果你陷入了長久的“薪”情苦悶,不妨品味一下希爾先生的高見吧。不管對事業還是對工作,如果能做到低頭耕耘,不問收獲,或者索性放下“薪”情,關注事情,不但專注的工作能化解苦悶,你出色的工作還能改變“薪”情。
培養好“薪”情需要技術。
隨著標準化的引進,專業化公司愈加重視尊重個人。而任何一個職場中人也應該懂得自我保護的措施,這在工作合同的簽訂上至關重要。工作不能隻聽憑對方的好惡,尤其對薪水問題,最好在工作之前,以合同文本確認薪水的數額和支付方式,避免日後引起糾紛。這樣既培養了好“薪”情,又保證了好心情。
海爾的嚴格管理在我國企業中是有名的,在嚴格管理中,工作報酬與績效考核掛鉤,用物質利益激發員工的工作動機。這是引導員工對工作發生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麵。
但海爾不僅有嚴格管理的一麵,還有追求員工自我管理、自覺狀態的一麵,注意在精神激勵上下功夫。主要做法是:讓員工在各自的領域真正處於主導地位;尊重人的價值,提高人的素質,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力求使每個員工的聰明才智都有用武之地,使他們各得其所,各盡所能,而且是處於自覺的狀態中。這是比嚴格管理更高一層的境界,其實質還是在於充分發揮工作興趣這一內在動機在人的心理和行為中的積極作用。
一般來說,員工工作興趣的激發與培養依賴於以下一些因素:
崗位安排:崗位與人的相互匹配有利於員工提高工作興趣。
目標設置:目標的具體性、挑戰性和個人價值性影響人的工作興趣、水平。目標設置應當遵循具體、難度適中、具有個人價值、可以被個人接受的原則。
激勵機製:工作的過程既是實現組織和團體目標的過程,也是實現個人目標的過程,組織目標與員工目標應該成為命運的統一體。
工作設計:工作設計是否得當對激發員工工作興趣有重要影響。工作豐富化和工作擴大化對提高工作興趣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育培訓:人們對世界的探求和對自我發展的追求是工作興趣的主要來源,教育培訓有利於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而且教育培訓也有利於員工更好地適應崗位工作的變化,同時有利於保持和提高員工和組織在發展目標上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