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這一名稱的解釋是:“長江不擇細流,故能浩蕩萬裏。長江之源頭,僅涓涓細流,東流而去,容納無數支流,形成汪洋之勢。日後的長江塑膠廠,發展勢頭也會像長江一樣,由小到大。長江是中國的母親河,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未來的長江集團,也應該為國人而引以為豪。長江浩蕩萬裏,具有寬闊的胸懷,一個有誌於實業的人,理當揚帆萬裏,破浪前進,去創建宏圖偉業。”
由此不難看出李嘉誠的開闊胸襟和遠大抱負。
當然,李嘉誠是個實幹家,他要以行動來實現他的宏願大誌,而不願意隻是掛在嘴上。很長一段時間後,別人問他“長江”的廠名之意,他隻是淡淡地說:“長江的廠名響亮,我便借了過來。”
李嘉誠後來的輝煌成就可以說是以遠大的理想為基礎的。當然,在創業之初,他也經曆了不少艱辛。資金有了,廠名有了,廠房在哪裏呢?這個問題必須解決。
李嘉誠從港島到九龍,跑了一個多月,才在港島東北角筲箕灣租借了一座破爛不堪的廠房。
當時,數十萬內地人擁到香港,使香港的房產一下子水漲船高,鬧起了房荒,房租高得嚇死人,工業用戶自然更高。李嘉誠手頭的資金實在太緊張了,他隻能找最廉價的廠房,暫且建起廠來再說。
筲箕灣風景秀麗,但比較偏僻,交通不便,實在不是辦工廠的好地方。但就是這樣的地方,也讓李嘉誠費了好一番周折。
李嘉誠當然也明白辦工廠應該選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誰讓自己窮得沒有錢呢?正因為偏僻,所以租金較低,幾經討價還價,李嘉誠便租下了這間廠房。
李嘉誠想,創業之初,到處都需要錢,就這麼點錢還是盡量放在生產上,等以後收入有餘時,再遷入到市區。李嘉誠這一做法,可謂量力而行,深得經商之道。
然而,這間廠房實在是破舊不堪,窗戶幾乎沒有一扇是完好無損的,不是玻璃破碎,就是風鉤脫落,房頂上到處都是天窗。香港春夏兩季雨水特別多,雨水經常漏瀉得遍地都是。廠裏的壓塑機是從舊貨市場上買來的,是歐美淘汰的第一代塑膠設備,落後得不能再落後了。
就是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李嘉誠開始了自己艱辛的創業曆程。李嘉誠獨立創業,是基於對時勢的準確判斷。
“盛極必衰,月盈必虧。”道家的樸素辯證法自然也適用於商界。當一個行業剛剛興起時,往往意味著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也同時意味著需要一個艱苦的開拓過程。當一個行業非常成熟時,容易進入,但也意味著發展前景有限。在一盛一衰之間,蘊藏著無窮的風險和機遇。
正可謂,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審時度勢,是為商者最重要的素質。
機遇來了,許多人都能發現,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抓祝成功者並沒有天生的把握機遇的能力,他們隻不過是在平時多留心、多觀察、多思考,並且多積累了一些知識與經驗而已。
一個善於拯救自己的人首先要具備突破困難的想法,這樣才能戰勝自我,徹底改變命運。的確,在拯救自我的過程中,完全不必為自卑而彷徨,隻要把握好機遇,克服危機的路就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