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2 / 3)

徐的浪漫小說創作,也是擅長從主體的維度抒發青春憂鬱的生命情懷,由此展開對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精神,乃至整個人類精神探索的深度敘述。在他的小說裏,主人公那種以“上窮碧落下黃泉”的精神,孜孜不倦地探尋生命的終極意義,在敘述生命的矛盾和追求當中,展現出了生命活動與政治、愛情、欲望、宗教等的錯綜複雜關係,正如他在小說《彼岸》中所敘述的那樣:“一切纖小的生命都是一個宇宙的整體,而他與其他生命的諧和又成了一個宇宙的整體;這不斷的要求,最後就是一個宇宙完全和諧的整體。”

“苦悶彷徨”基調的形成,是“兩浙”作家對人生意義的探尋而引發的“從感情的到感覺的、從抽象的到物質的”的情感表現,所呈現的是茅盾所說的“苦悶彷徨與要求刺激成了循環”的一種敘述風範。如果說浪漫主義的經典敘述多是“少年維特式”的,那麼,在現代主義敘述那裏,就多是一種形而上的生命體驗的傷感。一般來說,現實主義傾向於“純重客觀”的敘述,浪漫主義偏重於“純為興奮”的刺激型敘述。而以非理性主義為主導的現代主義,則是偏重於在生命存在意義上展開“苦悶彷徨”式的敘述,其特點是將情感與思想緊緊地同生命的形上感受融合在一起,展現生命的多姿多彩的存在價值與意義。魯迅在評論這種敘述風範時指出:“那時覺醒起來的知識青年的心情,是大抵熱烈,然而悲涼的,即使尋到一點光明,‘經一周三’,卻是分明的看見了周圍的無涯際的黑暗。在散文詩創作中,他自己就采用“獨語”體的方式,敘述“苦悶彷徨”的心路曆程,對新文學的影響是深遠的。從30年代形成的“現代派”詩歌文體、“新感覺派”的小說文體,以及到40年代形成的“九葉詩派”詩歌文體,“兩浙”作家的創作都未能偏離“苦悶彷徨”敘述基調的規約。無論是戴望舒“傷感”形態的“苦悶彷徨”敘述,穆時英的“非現實”形態和施蟄存的“意識流”形態的“苦悶彷徨”敘述,還是穆旦的“矛盾混雜”形態的“苦悶彷徨”敘述,都顯示出了“兩浙”作家在生命本位層麵上,展開對生命終極價值與意義不斷探尋的敘述風範。“兩浙”作家麵對自然、現實和自身的凝然默思,將生命存在的沉重與苦難潛入內心深處,將生命本位的、更具感性(非理性)的生命體驗,轉化和深化為個人與整個民族、整個人類共有的生命感知和生命情懷,使之更具形而上色彩的敘述風範,並使新文學更具思想深度和藝術力量。

二、敘述結構的選擇

,敘述主體的情感均可在這種線形敘述中得以抒發。但是,“兩浙”作家的新文體敘述,則否定了這種類型化人物形象塑造而形成的線形故事型結構,而是著重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心理分析為主導,將敘述角度對準了千變萬化的人的個性,寫出了“獨特的這一個”的獨特性格與心理。這樣,在敘述結構的選擇上,“兩浙”的新文體敘述就注重以人物的性格(個性)刻畫來展示敘述結構的多層性(或深層性)和立體性的特點。

以人物性格刻畫和心理剖析為主導的敘述,其結構上的特點就是打破以往古典小說對情節高度重視的傳統,而形成現代敘述結構的自由流動、張弛自如的特征。普實克在論述魯迅小說敘述結構特點時指出:“魯迅對小說情節的處理是要使之精練,把情節壓縮成最簡單的成分,並試圖不對故事內容加以解釋就點出主題。簡化情節,突出人物,展示人物的性格、心理和命運,這在新文學的敘述風格形成之初,是一個主導方麵的因素。敘述結構似乎是鬆鬆散散的、隨意寫來的,但在這種敘述結構當中,卻深藏著作者的匠心:運用潛在的對象為參照係,讓主人公的主觀意念與現實生活的實際情況相抵觸、相矛盾,最後讓欲念、幻想破滅,從而達到對當時青年的人生窘迫之境的刻畫。《狂人日記》則通過主人公的心理流程來進行展現敘事結構,從而使表麵上看起來毫無關聯的事件有機地統一起來,體現出了敘述結構的完整性。茅盾對小說立體型敘述結構的構築,與他對“中國社會何處去”的思考和“宏大敘事”是相吻合的。穆時英、施蟄存的都市敘述,將都市光怪陸離的場景與心理的多層次感應和印象對接在一起,使敘述結構在哀婉抒情的氛圍中,得以整體性地敘述現實和心理兩個層麵的人與事件的真相。像《上海的狐步舞》,所敘述的是“上海,造在地獄上的天堂”的場景,而這個“地獄上的天堂”就是現實與心理兩個層麵真相的混合結構。穆時英在這個敘述結構中,用電影“蒙太奇的語法”將無數條線索、無數個互不相幹的現實故事與人的心理感受和印象鏈接在一起,如夜總會、舞廳、飯店、商店等各自是一個場景,但各自又呈紙醉金迷之狀,這種敘述就使整個敘述結構擺脫線形敘述結構單一性的淺薄而具有多層性和立體性的豐富性特點。又像穆旦的詩,就打破了傳統詩詞結構的中和與平衡,將現實與心理的各種矛盾糾合在一起,形成心靈情感的衝撞力,使整個敘述結構充滿著抒情張力。現代人的那種心理的困頓和矛盾,在這種結構中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從而使詩歌這種並不見以人物刻畫見長的文體,呈現出一種深層性的內結構之狀,即將心理情感結構作為結構模本,使結構更具情感多義性質的多層性和立體性的特點。此外,在“兩浙”作家的戲劇創作中,其敘述結構的選擇也頗具多層性和立體性的特點。形成戲劇的矛盾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