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對詩、對聯就是應試的內容之一。近年來,隨著楹聯知識的不斷普及,中考、高考都已將對聯納入了考試範圍。004年高考全國卷和各省市自主命題卷,有7份考查了對聯;006年中考,全國有吉林、山西、安徽、武漢、沈陽等4個省市出了對聯題。此後諸年都有對聯試題出現在考卷中。對於考生來,既是對語文綜合能力的考查,又是對考場應變能力的一種檢測,同時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得分點。
本文之所以以“擷英啟智形式美”命名,不僅是因為把對聯運用考場的形式很美,而且命題的形式也多種多樣,除給出上聯讓考生對出下聯外,以下幾種題型也是常用的。
一、修改式
一般是提供一副對得不夠工整的對聯,要求考生對其進行修改。
例1:
下麵這副對聯有明顯對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動字句的前提下,請分別調整上下聯詞語順序,使上下聯對仗工整,合乎對聯的要求。請將修改後的對聯寫在下麵的橫線上。
縱目登閣鳶飛魚躍千帆競;
覽勝抒懷水木清華萬類榮。
修改後的對聯,參考答案:
登閣縱目鳶飛魚躍千帆競;
覽勝抒懷水清木華萬類榮。
明:
(1)“縱目”、“登閣”須調序,二者存在先後關係。隻有先“登閣”才能“縱目”;下麵的“鳶飛魚躍千帆競”,是“縱目”所見。
()“鳶飛”、“魚躍”都是主謂結構,為了對仗工整,“水木”“清華”須作調整,改為“水清”“木華”也成為主謂結構。若改為“木華”“水清”亦可。
“修改式”題型,也可能是要求將完整的對聯修改一下,使其與原聯的意思大相徑庭。
例:
明末大臣洪承疇,官至高位,常常以忠節自命。他曾在廳堂門框上親自撰寫一聯:“君恩深似海;臣節重如山。”後來鬆山之戰,洪承疇兵敗被俘,屈膝降清。當時有人十分鄙視他,在其自撰聯後各添了一個虛詞,頓使此聯內容逆轉,成了洪承疇的“自供狀”。
請問添加的是哪兩個字?
參考答案:
上下聯分別添加的是“矣”與“乎”。
明:添加“矣”與“乎”後,此聯變成了“君恩深似海矣!臣節重如山乎?”該聯一歎一問,飽含諷刺,意味深長,堪稱妙絕。
例:
大家知道,在南京居住過的文化名人燦若群星,如王羲之、李白、曹雪芹、吳敬梓、魯迅、徐悲鴻……某生就此擬了副對聯,但覺得似有不妥,請按對聯要求進行修改。
上聯:吳敬梓冷眼觀世,《儒林外史》諷醜惡;
下聯:深情懷舊周樹人,《朝花夕拾》憶往昔。
參考答案:將下聯修改成:
周樹人深情懷舊,《朝花夕拾》憶往昔
例4:
下麵是一位同學為電視室寫的對聯。聯中上聯有點問題,請予以修改並明理由。
覽四海風雲,居鬥室便知下事;
看百朝世態,坐片刻可曉古今情。
修改:將上聯中的“下”改為“中外”。這樣“中外”和“古今”都變成了聯合短語,就可以相對了。
例5:
某藥店有一副聯:“杏林春暖,靈方堪濟世;橘井泉香,神藥可回春”。美中不足的是上下聯中均出現了“春”字,這就不符合對聯的要求了。請你幫助修改一下。
參考答案:將上聯中的“春”字,改為“日”或“意”即可。
二、調整式
即打亂對聯的句序和結構,讓考生進行調整。這種題型既測試對聯的知識,又同時考查“語言表達連貫”,“正確使用修辭方法”等考點,綜合性較強。
例6:
下麵的詞句是清代某文學家臨終前撰寫的自挽聯的組成部分,請把它們整合為上下聯,並將序號填寫在橫線上。
(1)辛辛苦苦()數半生三十多年事()死無關乎數(4)浩浩蕩蕩(5)俯不怍於人(6)放懷一笑(7)是亦足矣(8)生無補乎時(9)著二百五十餘卷書(10)吾其歸乎(11)流播四方(1)仰不愧於
上聯:
下聯:
參考答案:上聯:(8)()(1)(9)(11)(7)下聯:(1)(5)(4)()(6)(10)
對聯為:
生無補乎時,死無關乎數,辛辛苦苦,著二百五十餘卷書,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於,俯不怍於人,浩浩蕩蕩,數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懷一笑,吾其歸乎。
明:
此聯為清代文學家俞樾86歲臨終前撰寫的自挽聯,上下聯顛倒不能得分。
例7:
調整下麵對聯(保持原來的字)中畫線的句子,使之符合對聯的基本要求:
芳草連,萬裏春風吹大地;
娃獻福瑞,中華喜氣遍五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