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外國人眼中的“80後”(5)(2 / 3)

從學生到老板

2000年,還在上高三的趙寧用“中關村男孩”的名字注冊了域名,而這也成了非常在線的前身。趙寧是個戀舊的人,比如他至今還在用著一個神州行號碼,那是他的第一個手機號碼。再比如他的MSN上至今還保留著“中關村男孩”的拚音縮寫,那是他事業的起點。2003年6月,一直用業餘時間“倒騰”網站的趙寧有了個大膽的想法——休學創業,“和我一塊創業的有五個人,他們已經提前租好房子開始辦公了,而我卻還被‘關’在大學城裏。如果因為做得不好而失敗的話,我心服口服。但如果因為毫無發揮空間而失敗的話,我不甘心。”等待學校審批的過程很熬人,也正因如此,趙寧至今都記得接到學校批準通知的日期——2003年12月14日。第二天一早,趙寧騎車出了家門,但這次他的目的地不再是學校,而是中關村。從學生到老板,趙寧的角色轉變隻在一夕之間。

大浪淘沙

選擇互聯網創業,歸根結底還是“興趣”兩個字。早在創業之初,趙寧就已經對整個行業有了自己的把握。“這個行業發展非常快,有很多未知的領域,但每個領域發展最好的前幾名,就是一個站隊的問題。尤其是對於一個這麼小的公司,我到現在都承認我做這個已經晚了,不是在上升中製作,而是在紅海衰落的時候,晚了我也做,因為比較喜歡這個東西。”

創業之前,不少人都在給趙寧潑冷水:“一件事能否成功跟其他人怎麼說沒有關係。能創業的畢竟是少數,如果大多數人的想法都和你一樣,那大家就都成老板了。”趙寧有自己的判別標準。

當2003年的冬天,在中關村以每月1660元租下一間15平方米,冬天暖氣不熱,屋子裏像冰窖,夏天就像桑拿的舊寫字間時,趙寧的團隊是一群沒有任何背景,沒有客戶資源的大學生創業者。最開始,非常在線的內容很少,知名度很低,無法得到客戶的認可。“那時即使是免費給廠商做產品評測,都沒有人願意與我們合作。”為積累人脈,趙寧在創業前專門跑了一年的發布會,認識了不少圈裏人。正是這些圈裏人給了他最中肯的意見。

從一開始的到處碰壁,到和廠商建立長期的聯係,中間的挫折不勝枚舉,甚至還有過大批員工集體請辭的困境。然而回憶起來,趙寧卻不認為這些困難值得一提。一份興趣,一份堅持,讓他走到了今天。趙寧頗有些感慨地說,同一時期相同類型的網站,到今天已經所剩不多。當別人問到趙寧,開設公司的那一段有什麼事情讓他印象深刻,他的回答讓人出乎意料:“用一周的時間為公司拉來第一個客戶”。那是一個專做電視卡的客戶,牌子不大,當時的廣告費是每月400元。萬事開頭難,但趙寧還是做到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挺過那段日子。想要創業,就要有不服輸的精神。”

企業管理

互聯網的興起與數字技術的運用,改變了“80後”一代的事業命運,也改變了其事業發展模式和生存方式。作為“80後”的創業者和管理者,喜歡做領導的趙寧,自言企業管理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急不得。“維持家庭其實和一個企業有相似之處,維持家庭其實也是經營嘛,管理企業也是,要積累。無論哪方麵,都會出現問題,管理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千方百計地解決。一個是看天賦、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經驗,會不會總結。而其中最難的一點,就是對各方壓力的有效平衡。”趙寧如是說。

茅侃侃——混世魔娃

“我年紀小,還難以做到通盤的權衡利弊,所以隻要一個機會來了,別管好壞,就衝上去通通拿住。換一種環境,過一種體驗,這不就是年輕人該幹的事嗎?”這是茅侃侃對創業的初步認識。

名人名片

出生:1983年

籍貫:北京

創業經曆:

茅侃侃,人稱混世魔娃,1983年生,北京人。初中文憑,2004年正式創業,MaJoy總裁,2004年底,茅侃侃巧遇一國企老板,將MaJoy項目跟該總交流:把網絡遊戲搬到線下、模仿其後台數據運行,但用實景、由玩家實際扮演。兩個人一拍即合,侃侃以智力入股他的公司,雙方正式運營MaJoy,整體投資預計將要3億元。

1999年,一個叫茅侃侃的高一男生地理會考不及格,補考,再不及格。按國家政策,他沒有考大學的資格了。2000年,他連考了微軟和思科的計算機認證,拿著這兩個招牌在家網站謀了個月薪3600元的職位。接下來三年裏,足足換了有一打工作!從小網站、遊戲公司、電視台、一直換到政府事業單位;從研發、策劃、市場、宣傳一直做到節目製作。還自己開了家公司,給人家外包研發項目。這些年真是吃盡了苦頭,把自己積蓄的20多萬元都當學費賠了進去,當然也見識到了各行各業、各階各層的“道道”。

2004年底,一位曾經合作過的國有企業負責人成了茅侃侃事業的轉折點,經過交流,茅侃侃把已經思考成熟的MaJoy項目和盤托出,該企業負責人認同了侃侃的設想。於是,MaJoy項目的執行公司——愛航工業組建了。

“我更希望人們關注的是我的項目,而不是我自己。”一談到Majoy,茅侃侃就一掃原本有些疲憊的神態,雙眼閃爍出興奮的光芒,“我可不想成為娛樂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