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家居清閑真輕鬆(1 / 2)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論語·述而》)

清閑是人生中最難得的,因為功名會讓人失去許多心裏的純淨而變得浮躁起來。假如沒有了一份清閑,你就不會多一份輕鬆。

智者為人的心境

“燕居”,閑適地棲居。“申申”,舒坦貌。“夭夭”,歡樂貌。這話是說,孔子家居清閑,舒坦輕鬆,一家子很快樂。孔子周遊列國後回到魯國,回歸家園讓他通過日常生活就成為聖人。

一般人誤以為:聖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裝偉大。哈,你們當然錯了!這樣的人是假聖人,偽君子。真正的聖人是貌不出眾的,與一般人沒什麼兩樣,非常地輕鬆,非常地放鬆,哪有什麼架子?

孔子曾說:“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謙虛地說自己不如老農民,不如老園丁,是一個平民化的聖人。他最喜歡的弟子顏回也是平民,師徒二人彼此相得。

顏回居陋巷,孔子則要好些,畢竟是有名望、做過官的人,當老師後又一直享受學生的貢奉,想來房子不會太小,否則很難“申申如”與“天天如”。當然,孔子當初的房子一定沒有現在的孔府那樣龐大得像宮殿,應是一個集住宅與學堂為一體的大院子。

我想像的孔子的家是這樣的:

遠遠望去,孔家的房子像塊大石方方正正,細看又不是嚴嚴實實的,透出了了亮光,是一片寬敞明亮的樹林。

從遠方延伸到孔子家門口的路上印著許多零亂的車馬痕跡與人的腳印——光腳丫的腳印,穿各種鞋的腳印,都有,還有一個個很深的小泥洞,那是鄉裏的老人家柱著拐棍來與孔子說話留下的。道路兩旁長著疏疏落落的野草,孔子讓它們自由生長,不準兒子孔鯉去鋤它。

孔子家門口有兩三棵高大的鬆柏,因為孔子喜歡這種不畏嚴寒的樹木,曾說:

“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孔子以鬆柏自期自勵,所以能終身不畏嚴寒,並且高大如斯。

一進孔子的門就是一個很寬敞的大壩子,孔子在這裏給學生講課。露天學習其樂無窮。

院子的左右兩邊是廂房,也就是學生宿舍。斯文點的學生住在東邊,以顏回為首;粗魯一點的學生住西邊,以子路為首。東廂房緊挨著廚房,孔子有時來興趣了親自下廚,教學生們老子講的“治大國如烹小鮮”,當然也教他講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前麵院子是學堂,後麵院子就是孔子起居的地方。孔子的夫人操勞家務帶孩子,孔子在裏屋看書。如果有學生進來請教,一定會輕輕的,不是怕打擾,孔子看書時誰也打擾不了,而是畏懼孔子威嚴。

孔子身材高大,是個標準的山東大漢。大漢現在成老漢了,更加威嚴。想像一個威風凜凜的老頭子坐在你麵前看書,當然沒人敢隨便打擾。後來關羽學孔子,一樣的北方大漢,一樣的燈下看書,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尊活神。但關羽太威煞,不如孔子有親和力。孔子看書時不像關羽一樣愛摸胡子,讀到會心處常常麵帶微笑,因此弟子們其實是不怕他的。

孔子的房間很亂,尤其是在他編《詩經》的那一陣子,滿桌滿地滿床滿枕都是資料,還到處散放著牛皮繩。牛皮繩是用來係書的,《史記》上說孔子“韋編三絕”,“韋”就是這種牛皮繩。

看書累了,孔子當然就會把書扔在一邊,管它是《尚書》還是《周易》。不看書幹什麼呢?對於老夫子來說,首選的消遣方式當然是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