壟斷競爭市場中有一些商業巨頭,當然還有小競爭者,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中,企業可以通過產品差異化、渠道的不同,來從夾縫中尋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樣定價權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一定的定價權。
寡頭市場是指市場中隻有幾家企業生產和銷售,定價權由他們共同控製,在這樣的環境中,企業就需要密切關注寡頭企業的動向,酌情變化。
不完全競爭市場是政府對企業定價有一定的影響。就像我國,為了防止企業的惡性價格競爭,防止價格過高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有些產品的定價是受國家限製的。所以,企業在製定價格時也要考慮政府對該行業的定價指導。
3.商品的特性
商品的屬性或特性也是企業定價時應考慮的因素之一。在顧客心目中,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滿足需要的特性,不同的種類對價格有不同的影響。如購功能性商品,顧客著重考慮的主要是商品的實用價值和功能是否與價格相符,而對地位特征品,顧客則一般較少考慮價格與效用的適應,而注重其地位和威望的顯示。另外,商品的易腐性、易毀性和季節性,還有商品的時尚性,所處的產品生命周期等特性都會對商品的價格有一定的影響。
4.企業的實力
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力和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對製定價格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規模與實力比較強的企業在價格方麵就具有優勢,由於企業的規模經濟,一般勞動生產率較高,單位成本較低,這樣就使得企業在定價方麵更有餘地。銷售渠道如果暢通,控製程度高,那麼企業的價格決定能力也就比較強,信息溝通順暢,與顧客保持良好的關係也可比較容易地調整價格。
通過對這些因素的考慮,企業在製定價格時就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企業在具體定價時還要考慮遵守以下三個原則。
1.目標原則
在製定價格時,企業必須了解上述影響因素,如市場狀況等,但是這些屬於背景因素,在實際定價時,企業必須確定製定價格的目的,即製定價格所要達到的目標,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企業確定價格的目標一般有五個:
(1)生存。這是企業最基本的目標,但有時候卻可能是企業的最迫切的需要,如生產力過剩、競爭激烈或產品處於衰退期;
(2)尋求最大當前利潤。這是經濟學上最主要的一個假設,在現實當中,比較少的企業會去考慮這種目標;
(3)追求最高當期收入。有的企業可能把銷售收入的最大化當成其最高的目標,認為最高銷售收入將會導致利潤的最大化和市場份額的成長;
(4)最高銷售成長。企業追求銷售額的最高成長,這種企業往往追求長期的利潤,因此往往采用滲透定價的策略,將價格定得較低,希望贏得很高的市場份額;
(5)產品質量領先。企業為了樹立其在市場上的產品質量領先地位,此時價格也應配合其目標,如有的企業采取高質量或高價格策略,獲得了成功。
2.顧客原則
價格歸根結底要能夠讓顧客接受。價格的提高或降低將會引起顧客的反應。顧客的反應基於其對價格變更的理解,不同的顧客對企業的價格行為的解釋可能是不同的。如產品降價,顧客可能會認為企業遇到麻煩了,或質量下降了;產品提價,顧客會認為這種產品比較熱銷,產品質量提高了,等等。所以,企業在定價時,要掌握顧客原則,不要一廂情願。
3.競爭原則
企業定價時必須考慮競爭者的反應,處於完全壟斷地位的廠商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企業在市場中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競爭,即便是處於壟斷地位的廠商,其壟斷地位也往往是暫時的,會有很多後來競爭者與企業競爭。所以,企業在定價時,要求企業能預期到它的競爭者們對自身定價的反應。這就要求企業要調查競爭者的財務狀況、最近的銷售量與生產能力、顧客忠誠度和企業目標。而且競爭者與顧客一樣對於企業的定價可能也會作出不同的解釋,因此企業的定價對競爭者的影響也是相當複雜的,這就需要企業進行一定的決策分析。
總之,定價是一個複雜而係統的事情,要合理定價、靈活定價,適時調整,滿足顧客購買心理,獲得更多的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