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為我恰恰遇上了“小概率事件”,這個時候,要嚴格按照指標去止損。
這是我最痛的領悟:炒股的心態何其重要!炒股需要堅持,炒股更需要冷靜。炒股需要的是一個良好的心態!
我跟一些資深的股民聊起了技術指標,居然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曾經被技術指標玩弄過,部分人甚至認為,技術指標是一個騙子,是不可信的。一些炒股的書籍上,也將此類的情形,說成是“莊家的技術騙線”。莊家是不是技術騙線,我不知道,但我最終想明白一個道理,如果一個技術指標是萬能的,它將不會存在!
我想,要真正掌握技術指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炒股也不可能是簡單的“突破買,跌破賣”。
我想,要真正掌握技術指標,就必須理解形成指標的來源,就必須看懂指標的意義,就必須超越書本上的知識。
於是,我開始對技術指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一個個數據,一條條公式,我都要找到它的根源,發掘它的意義。然而,越是研究得深入,我卻感到了越來越多的迷茫。
均線有很多種,ma5、ma10、ma30?乃至半年線、年線,究竟要用哪一條線合適?書上說,均線分為短期均線、中期均線和長期均線,做短線看短期均線,做長線看長期均線;也說,ma5是強勢指標,ma20是市場成本線,ma30是莊家成本線,年線半年線是牛熊分界線,等等。然而,短期均線變化太大,在突破和跌破之間,往往沒有利潤;長期均線又過於悠長,等到指標出現,股價已經相去甚遠;而市場總會飄忽不定,今天跟隨這條均線,明天又換了另一條均線,總沒個穩定。
更有一樣難的,我發現,技術指標是死的,股價變化卻是活的。你這一刻看到的股價在均線之下,下一刻又回到了均線之上,必要等到了收盤,市場的收盤價出來了,那才算是準的,可那時候,要是真正突破的走勢,股價已經高高在上,要是真正跌破的走勢,股價也已經慘不忍睹。
書上說,多頭排列的均線,是穩步上漲的股票;空頭排列的均線,是弱勢下跌的股票。那麼,跟蹤上行的均線進行操作吧,可是,均線的形成,隻是與它之前的數據有關,並不能預示未來的數據啊。比方說,5日均線,它是近五天收盤價的平均值,下一天的均線值,就是將新一天的收盤價替換五天前的收盤價而求得的平均值,如果今天的收盤價大於五天前的收盤價,那麼,均線將會上移,反之,將要下行。所以,這多頭排列與空頭排列,本也是要看曆史的數據。因此,它的導向意義並不明確。
我開始對技術指標迷茫了,就如墮進了深深的漩渦之中。
但是,我沒有止步,我沒有放棄。終於,我發現了技術指標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