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的要領(1 / 2)

書本上說的不對,其實,技術分析不是要來使用的,而是用來判斷的。什麼“突破買,跌破賣”,什麼“金叉買,死叉賣”,那都是片麵的,從曆史的走勢來看,似乎是真理,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就成了謬誤。

以近期的上證指數為例,3月31日收盤在2033.31點,位於ma20的2034.70點下方,如果賣出了,第二天收盤在2047.46點,回到ma20的上方,豈不是要重新追高?雖說買進點是對的,但賣出點就很有問題了。這是一個非常困擾的問題,書本上解釋道:“真正的突破(或跌破),是指收盤價在均線的上方(或下方),維持三天的時間,幅度超過2%以上。”那麼,上證指數在3月21日突破ma20,就該等到第三天,指數沒有再次跌破均線的時候才買入,然而,那時卻是短期的高位!

同樣的,以macd指標為例,近期的一次金叉,是在3月24日,收盤報2066.28點,買入之後將麵臨著短期30多點的被套,雖說最後指數終於漲上去了,最高見到2146.67點,現在指數出現了回落,我想,恐怕等到指標死叉的時候,又要見財化水了。金叉的時候,指數離最低點相差有90點,那麼,估計死叉的時候,指數要到了2056點了吧。

再以kdj為例,3月31日的死叉是買點,4月2日的金叉是賣點,4月3日的死叉是買點,它完全顛覆了書本上的理論。如果按照書本上的理論來操作,豈不是死得很難看?

且說那些大陽突破均線和大陰殺破均線的情形,常常讓我們不知所措,此時究竟還需不需要等待三天來確認?再說那些指標在高位或者低位的鈍化,常常讓我們失去了一大段的利潤,再追漲已是力不從心!或者越跌越買、越買越跌,深套不已,縱然反彈也是解套無望!

最無語的,指標須得收盤之後才能算數,因為它們都是以收盤價作為計算指標的依據。那麼,盤中出現了突破(或跌破)能不能操作?盤中出現了金叉(或死叉)能不能操作?書本上可不告訴你,該不該操作,你自己負責。如果盤中出現了突破(或金叉),你按照指標所說的買進了,股價後來回落了,收盤時就不是突破(或金叉)了,也許,你的操作就是錯誤的,誰讓你不按照指標來操作,指標是要在收盤時才確定的!

好吧,我們就老老實實的等到了收盤的時候才操作吧,收盤前一分鍾的操作,指標總不會改了吧。雖說也會存在著尾盤一分鍾的異動,但那是“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的。然而,實際上的操作,真實的情形是這樣的,如果真的突破(或金叉),往往股價已經到了天,如果真的跌破(或死叉),往往股價已經到了地,這個時候,還有沒有膽量追漲,還有沒有膽量砍倉?

看技術指標進行買賣操作,看起來很完美,現實中卻很糾結,盤中不能操作,盤後不好操作,那指標到底有什麼用?

技術指標不是用來操作的,而是用來判斷的。你必須知道,什麼時候突破買,什麼時候突破反而賣;什麼時候金叉買,什麼時候金叉反該賣。你必須判斷準確,你必須超越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