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智慧的母親會幫孩子養成整潔的習慣,然後通過有趣的學習和運動激發孩子立下遠大的誌向。我發現,網球和棒球是癡迷華美服飾的優質解藥。網球將路易十五的拖鞋換成了舒適的運動鞋,棒球驅走了很多無用的俗麗裝飾。

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一個因受到父母恐嚇而變好的乖孩子絕不會愛他的父母,他還很容易成為歇斯底裏症甚至精神錯亂症患者。

恐懼是人類最大的敵人。所有人都會害怕某些東西,沒有誰百分百地勇敢和毫無畏懼。因此,母親應盡力將勇氣而不是恐懼灌輸給孩子。一個因受到父母恐嚇而變好的乖孩子絕不會愛他的父母,他還很容易成為歇斯底裏症甚至精神錯亂症患者。而有的父母竟錯誤地認為,為了讓孩子聽話,就必須令孩子恐懼他們。

我認識一位憂鬱症患者,在他5歲時,主日學校的一位過分迷信又狂熱的老師給他講了地域之火的故事,由此引發了他的憂鬱症。有的父母或老師試圖依靠恐嚇這種方法讓小東西們變成聽話的孩子,但許多孩子的神經因此受到了傷害。我知道有的孩子晚上睡覺時,因為害怕看到撒旦或其他小鬼而將頭埋在被窩裏,還有的小不點兒不敢獨自一人走進黑暗的房間。恐懼心理會派出可怕的夢魘縈繞在枕際。

在5歲之前,孩子對聽到的一切都會信以為真。這是容易信賴他人的年紀,在這期間,他要學會勇敢,不懼怕黑暗,知道母親會永遠保護他。父母不應給他講可怕的犯罪故事或邪惡的怪獸故事,而應讓寧靜又快樂的仙女和可愛的小精靈的故事照亮他的夢。

維妮弗裏德還是個小嬰兒時,似乎害怕去某些地方,我會走在前麵,邊走邊說:“看,寶貝兒,這裏沒有什麼會傷害你和媽媽。”這給了她信心,讓她有勇氣跟著我。對那些害怕動物、害怕有聲響的物品的孩子來說,這種方法似乎是激發勇氣、解除恐懼的唯一方法。母親也能通過暗示讓孩子變得更加勇敢,隻要經常對他說“約翰是個勇敢的小騎士,他不怕”,就能讓他對此深信不疑。

有時,孩子會因身體狀況不佳而害怕,當他處於這種狀態時,跟他爭辯或試圖跟他講道理毫無用處。必須用某些非常有趣的事情,將他的注意力從恐懼的念頭中轉移開, 或給他洗個溫水澡。

孩子的每一個行為都由思想引導,經常想到勇敢、真誠的英雄會讓孩子渴望成為勇敢而真誠的人,讓他不像懦夫那般懼怕死亡。正如斯賓塞所說:“意識決定善或惡,不幸或幸福,富有或貧窮。”

如果我們的心靈充斥著嚴重的焦慮和恐懼,而不是平和與堅定,那麼,我們就不會快樂,也不能讓孩子的心靈在黑色的恐懼中保持平靜。我們在選擇生命伴侶時,自然會盡量選擇聰明又快樂的人。因此,在選擇要與我們終生相伴的思想時,我們也應該謹慎地將焦慮、憂鬱和恐懼等思想驅散開去,而將快樂和愛的思想留下。

許多孩子一生都是可憐的懦夫,他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受到母親的影響,或者在童年時期,他的母親給他樹立了這樣可悲的榜樣。

為了讓維妮弗裏德變得勇敢,我盡量給她講勇敢者的故事,指出暴風雨的美麗而不是恐懼所在,而最重要的是,盡量給她樹立一個勇敢的好榜樣——絕不在她麵前落淚。總是淚水漣漣的女人,對她自己和孩子來說,都是一種折磨。她甚至比罵人的母親帶來的影響還要糟糕,不過所喜的是,如今這樣的人正在逐漸消失。聰明的母親已經知道“眼淚”這位惡魔並不能滿足她的訴求,反而隻會破壞她的容貌。因此,我們教維妮弗裏德學會咬緊牙關麵對困難,而不是做一個“愛哭的小孩”。

父母也不應讓孩子成為一個魯莽或有勇無謀的人。他們應該學會分清真正的和假想的危險,防止受到大火、大水或車輛等的傷害。我一直都比較愚勇,經常讓自己陷入無端的危險之中,幸好年少時我的同伴教我絕不要冒險行事,才能幸免於難。我從自己的魯莽中吸取了教訓,知道有些事即使勇者也應規避,我盡力讓維妮弗裏德避開真正的危險。

永遠不要取笑孩子

家長在任何時候,都切忌嘲笑自己的孩子。

嘲笑同諷刺挖苦一樣,會使人失去自尊,變得沒有自信。那些被處以絞刑的人都是因為他們在孩童時期被人嘲弄過。嘲弄最容易讓孩子變得厚顏無恥、粗魯和任性。我們從動物身上都能看出這一點來。一條被嘲弄的小狗會長成齜牙怒吼的大狗。嘲弄和惡意評價會讓孩子痛苦,會激起他的憎恨和嫉妒,會讓他生出惡意。

3~6歲是孩子培養自尊和自信的關鍵時期,家長能否尊重孩子的觀點和想法,對孩子的發展至關重要。家長在任何時候,都切忌嘲笑自己的孩子。

我認識一個小男孩,他曾試圖殺死他的小妹妹,就因為他父親嘲笑他說:“哈哈,我的小家夥,這個小嬰兒已占據了你的床位,我猜她很快就會把你擠出這個房子喲。”

有個鄰居家的女兒,她從小就喜歡畫畫,而且畫得很好,還獲得過不少獎。隨之,女孩的父母對她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後來他們總覺得女孩畫得沒有他們想象的好,這時候他們便開始指責孩子的畫畫水平,經常批評女孩:“你畫的這是什麼啊,隨便一個孩子都比你畫得好。”聽完父母這樣的評價,女孩對繪畫的熱情逐漸冷卻,甚至寧可生病也不願意拿起畫筆。就這樣一個本來在畫畫方麵很有天賦的孩子在父母的冷嘲熱諷下對繪畫逐漸失去了興趣。父母的批評及嘲諷嚴重打擊了這個女孩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我不否認,上帝並沒有給小維妮弗裏德一副好的歌喉,但我沒有嘲笑過她,相反,我盡量讓她保持對唱歌的興趣。維妮弗裏德第一次大聲唱歌時跑了調,我終於還是沒能忍住,笑出了聲,敏感的小維妮弗裏德立刻停了下來,問:“媽媽,怎麼了?我唱得不好聽嗎?”

我趕緊掩飾說:“不,你唱得非常好聽,媽媽聽了很高興,所以才笑了起來。”

事後,我對自己的作法感到愧疚,孩子喜歡唱歌,而且唱歌不僅能讓她快樂還鍛煉了她的肺活量,跑調也是很正常的,誰又是天生的歌唱家呢?

這件事發生不久,我就決定給女兒請一位音樂老師。我對小維妮弗裏德說:“你唱得非常好聽,媽媽也很喜歡聽你唱歌。如果再請一位音樂老師來教你,這樣你就能唱得更好了,好不好?”

小維妮弗裏德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對這個新來的音樂老師她也極其喜歡。她不僅從老師那裏學到了很多音樂學知識,也一起度過了很多愉快的時光。

總之,即便發現孩子在某些方麵確實表現不佳,父母也千萬不要嘲笑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沒有理由嘲笑孩子對任何事物的熱愛,父母要盡量多鼓勵孩子,這樣,他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附錄

自然教育的宗旨

我對女兒的教育是本著“自然教育”的原則進行的,我的每一個教育觀點都是以事實為佐證。孩子是獨立的個體生命,對他們的教育既要有科學的指導,又不能加以強迫。在我看來,孩子接受教育的年齡並不是最關鍵的,關鍵在於他們接受了怎樣的教育方式。科學的教育方式,會讓父母的教育事半功倍,同時也讓孩子的學習過程充滿樂趣,這就是自然教育的宗旨。

我們也要清楚地知道,孩子在成長階段接觸到的所有東西,都可以成為他們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工具。通過一些充滿趣味性和探索性的遊戲,維妮弗裏德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拚寫、語言、地理、數學……假如,你能仔細閱讀全書,通過那些真實的事例,你就會懂得自然教育主要體現出以下宗旨:

1.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終身教育。

2.把自己培養成合格的父母。

3.優生優育,孩子出生後即可開始對其進行智力、身體、品格的全麵培養。

4.每個孩子都有天賦,隻要接受恰當的早期教育,都可以成為天才。

5.每個孩子都隱藏著巨大潛能,隻要在嬰兒期引導孩子正確地遊戲就能將潛能激活。

6.從出生起,訓練孩子的各種感官。

7.不迷信書本,引導孩子在大自然中尋找答案。

8.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必須耐心、細致地解答。

9.注重對孩子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10.將大自然作為孩子的第一位老師。

11.不要抑製孩子,鼓勵他把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

12.鼓勵孩子將學到的知識教給周圍的小夥伴。

13.教育注重的不是整體培養,而是孩子本身個性的獨立和發展。

14.教孩子學會感恩,而不是索取和接受。

15.孩子記憶的黃金階段為5~12歲,在這個階段教會他們理智,這樣在他們12歲以後,孩子就會成熟、理智。

16.在孩子12歲之前,用自然教育的方法教他們各種語言。

17.在生活中,通過即興音樂伴奏來培養孩子的節奏感。

18.用優美的旋律滋養孩子的耳朵。

19.通過童謠讓孩子學到各種重要史實和知識。

20.為孩子提供實效的社會知識,讓他們了解社會,成長為合格的公民。

21.不以考試分數來評判孩子的好壞。

22.社會應當給教師更高的薪金,縮短他們在教室的時間,教師應教盡量少的學生,以提高教育的質量。

23. 給孩子提供整理花園和照顧幼小兒童的機會。

24. 及時給予孩子關愛、讚同與喝彩,讓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25. 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讓他遠離煩憂與恐懼。

26.鼓勵孩子大膽嚐試,在成長過程中多說“我試試”代替“我不能”。

27.忙碌的孩子不會壞,他們因為忙碌而快樂。

28.媽媽們必須記住,孩子文學品位的好壞,源自你最開始給他們讀的那些書。

29.每個人每天都應聽一小段音樂、讀一首小詩、看一張精美的圖片,這樣,植入靈魂深處的那些美妙感受才不會被凡塵俗世俺沒。

30.大自然永遠都是最令人興趣盎然的好老師,亙古不變。

31.要對每樣東西都有所了解,對孩子們來說,博物館就是最好的學校。

32.如果孩子從未呼吸過新鮮的空氣,沒有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他就不可能擁有完全健康的心靈和身體。

33.家裏需要規矩,如果沒有規矩,就會經常發生衝突,但並不是讓孩子處在規矩的管製下生活。

34.家裏不應有暴君,每個屋簷下都應是自由的王國。這裏,孩子不應被暴虐的父母控製。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指引而非鎮壓。

35.如果孩子在嬰兒期就有人教他順從和自我控製,並給他愛的指引,那麼,他一定會給父母、朋友和自己帶來歡樂和欣慰。

36.做父母的沒有理由嘲笑孩子對任何事物的熱愛,父母要盡量多鼓勵孩子,這樣,他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37.培養孩子意味著父母也要接受最艱苦的訓練,在父母能夠控製自己的孩子之前,必須學會控製自己。

38.讓孩子懷有遠大的抱負和崇高的理想。

39.奠定教育的五塊基石——觀察、濃厚的興趣、專注、模仿、探索。讓孩子通過學習,學會自我控製並體驗成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