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酒樓正好也在湖心園的附近,雁化鎮較為出名的一些酒樓都在這附近,這裏景致好,遊玩之人較多,隻要不是很笨拙的經營,這一帶的店鋪都是客似雲來的。
走了一段不遠的路,蘇慕君就隨著張梅的身後來到一家名為‘聚慶樓’的酒樓跟前,聚慶樓直接就坐落在湖心園的湖畔邊,門向馬路,背靠湖心,外觀來看,聚慶樓有三層高,雖看起來已經有些年月,卻還是呈現著豪華大氣。
蘇慕君這才發現自己對李家家業的估計錯誤,她本以為李家隻不過是開著家經營得還算過得去酒樓,家產隻不過是比小門戶要富足一些罷了。
可從這坐落的位置來看,這湖心園一帶的地價就是一筆大數目,更別說這氣派的三層高樓,這李家可不是一般的酒樓可說,讓蘇慕君本來對張梅有著很大期望,瞬即裏不免有些泄氣,這李家如此家業,真真不會嫌棄張家這小門戶嗎?
蘇慕君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將自己的擔憂表現給張梅看,鼓勵張梅的人是她,現在事到臨頭了,當然不能打退堂鼓。
張梅在進聚慶樓之前,還是有些膽怯,但又像是下了很大的決心般,一副決意的樣兒走進去。
於是兩個心思不一的少女跟著幾個前來吃飯的客人的腳步,走進了聚慶樓。
臨近晚膳尚算早,所以走進聚慶樓,倒還沒有能看到一派賓朋滿座的景象,隻有疏疏稀稀的坐著顧客,即使這樣,蘇慕君也是明白在這個時候,還能有這麼些客人上門,這家聚慶樓平日生意一定不錯。
再細細觀看聚慶樓這一樓的設置,很懂得利用地形的優勢,方方麵麵的在四周開了不少的窗戶,除了麵向馬路的方向,其他的幾個方位或是側麵或是正麵,都能欣賞到湖畔的景致,兩邊地麵還很有意思的築高了一個台階,中間稍矮,讓人感覺很有層序感,在大門的正對麵正是掌櫃櫃台,旁側有個小通道,估計是通向廚房的是酒樓後院的,隻見偶然見到幾個店小二從裏麵托著一些裝著菜肴的碟子出來,在通道的旁側是一個通向二樓的樓梯,與廚房近鄰,倒是便於了傳菜。
蘇慕君和張梅都沒有機會上二樓一探究竟,他們才是進去,就有一個十多歲的作店小二打扮的少年機靈的走過來招呼他們。
張梅是曾經跟隨蘇宏業來過聚慶樓送豆腐的,隻是她一個女孩子,自然來得不多,所以這裏的人她都不盡然認識,麵對店小二的招呼,卻是想到自己來的目的不是為著來吃飯,竟有些不知道如何應對。
蘇慕君看出張梅的緊張,就算是在自家店鋪裏,常招呼客人買東西,可畢竟是來到自己喜歡的人的家業裏,這麼在乎,又怎麼不會緊張呢?
蘇慕君倒是沒所謂,她本是生於思想開明的現代,與人打交道本不是難事,更別說今天的主角並不是她本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好緊張,於是大方的問道:“小哥,我們是張家豆腐店的,請問你們家老板在嗎?”
店小二本是哈著腰並著一副討好的模樣,看張梅臉上的不知所措,本還以為這兩個姑娘不是來用飯而是來鬧事的,可聽了蘇慕君這話,倒是來了精神,每天大早就給聚慶樓送來豆腐的蘇宏業,他也是認識的,據說這豆腐店的一家也是他們老板的老鄰居,想到這層也不敢怠慢,忙是道:“原來是找老板的,我們老板和老板娘都趁這會在後院裏歇息呢,小人這就去給兩位通傳。”說罷,店小二也沒待兩人回應,匆匆的往那櫃台旁邊的小通道而去。
蘇慕君暗暗偷笑,在酒樓裏做店小二的向來都是些機靈的人,隻是這個店小二還實在太嫩太急性了點,估計是想到他們是老板相熟的人,巴著早早去通傳。
這邊的張梅看著店小二離開的背影,想到就要見到李家嬸嬸或是李家叔叔,心裏就有些乏術,這跟她去李家做客不一樣,雖然李家跟她家臨近不遠,卻是比她家要大上許多的三進小院,若不是因為那是李家祖傳的老宅,估計以李家的家底,早就搬別的富貴之地去了。
從小時候她也跟隨哥哥去過幾回李家,後來也沒少去那裏,但是這聚慶樓就不一樣的,這可不是平日裏的話家常,怎麼能不讓張梅心情緊張;而蘇慕君卻趁機細細觀察起聚慶樓,她可沒忘記今兒來旁觀聚慶樓還得想些對聚慶樓有好處的好點子讓張梅可以在李家夫人跟前邀功呢!看見張梅越來越猶豫的臉孔,才是稍作安慰似的拍了拍張梅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