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出色的郎中,任飛比任何人都讚同上麵的話,這也是他平時一直都不懈堅持鍛煉的原因,為了試藥,他必需有一個強壯的體魄,因而田間的勞作,搬運山石,挑水上山等等都是他每日必做的功課。
其中最拿手的,就是手擲碎石。
“所謂耐力,是體力和毅力的體現,人的耐力體現了一個人所能達到的極限,是精神力和意誌力的綜合表現,隻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人,才擁有追求極致仙道的潛質,耐力以韌為衡量單位,普通人耐力通常不超過三韌,比如說,十裏平路,能在半個時辰以內完成,耐力即為三韌,一個時辰以內完成則為二韌,無法完成則為一韌以下,大部分人所能達到的耐力值不過一韌。”
任飛暗想自己從小翻山越嶺,一天之內來回近百裏,雖然沒有刻意去算過到底耗費了多少時間,但怎麼也不會少於二韌。
心中稍寬,繼續往下看。
“筋骨柔軟度也是初悟境界非常重要的一個素養,以女子修煉者為主,境界高者,可縮骨成寸,隱匿無形。”
“其上身體素質三要,是為武技之根本,修仙之士,與天地奪壽,與自然奪靈,遠勝常人而易驕,驕則易躁,躁則惹禍,爭鬥難免,更何況資源有限,僧多粥少,搶奪靈寶更是家常便飯,輕則殘疾癡呆,重則喪命,雖然如此,冥冥之力,不可小覷,武技以防身為主,非到爭鬥之時,不可妄用,否則仙途渺渺,災劫重重,必難以為續,修仙之人需緊記……”
任飛暗想,“資源有限,僧多粥少”八個字道出了世間萬物爭鬥的本質,若不是如此的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爭鬥為何?
所以爭是必需要爭上一爭的,為了自身的強大,幹掉敵人在所難免,隻有自己的強大,才是真正保護身邊所愛的人不被他人侵害的根本。
隻不過這裏麵提到的“冥冥之力,災劫重重”,頗有一絲告誡警醒修道之士多行善積德的意味,否則仙途之中難免會有意想不到的災劫,讓修仙之士功虧一簣。
也就是說,就算是爭搶,也必須是爭之有道,搶之有義。
任飛稍作深想,便不再糾結於這其中的矛盾之處,繼續往下看。
“最為重要的一項,智力與悟性,乃是所有修仙之士所謂的天資,無從修煉,唯有水滴石穿,日積月累的經驗加上靈藥開竅,靈力淬煉才可得以提升,修煉之法,極為困難,為後期瓶頸之首因。”
任飛暗想智力和悟性這種東西還真是不好判斷,智力也許可以用一道算術題,一門生意的盈利多寡來衡量,但悟性卻是很抽象的,同一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會有不同的感悟和體驗,至於誰的感悟和體驗是高明的,隻有在一個人再次遭遇同一件事之後,所得到益處的多寡來衡量,而所得益處有時也不是光用物質就能衡量的,很多精神層麵的東西根本無從比較。
在他看來,悟性這種東西,是無從捉摸的。
他並不知道,光是看完這一句,他就能想到如此之多,也算是眾多修仙入門者中悟性好的了。
接下來就是關於初悟境界九個階段的標準。
以普通人平均水平作為衡量的標準:其中普通人力量三石,也就是雙手舉起一百五十斤,當然這隻是其中一種測量的方式,因男女老少有所不同,耐力兩韌,智力一百,悟性未知。
而初悟初階的水平,是普通人的兩倍左右。
任飛對照了一下其中的分別,發現自己在力量,耐力上都遠遠超過了普通人,想著找個時間測量一下,看看自己到底是什麼階段。
至於智力,他自問不是一個笨人,悟性太過抽象無從測量,最大的障礙,就是武技了。
他很快發現初階功法總綱的下麵,附有一小段微不可察的文字:天劍宗以劍入道,最重劍術劍技,其中以四種基礎劍法斷嶽重劍術,五花零落劍,針雨劍,雙龍劍為各宗入門弟子必修。
任飛看到重劍術時,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程少卿背負重劍,傲然孑立的身影,心中登時有了方向。
斷嶽重劍術。
光是聽名字,就覺得有一股力量湧入手臂,當初揮劍劈裂淩天翔鐵扇的暢快淋漓感至今還在印在手掌心,仿佛對這種重劍的喜愛是他骨子裏與生俱來的。
他哪知道,也就是程少卿手中重劍這種上品靈器,再加上程少卿灌入重劍中的靈力,才能讓他揮動自如,而且重劍術最重劍意,一往無前的狂猛霸道,他雖有臂力,但卻尚未有程少卿那種從無數生死血戰中積累起來的氣勢和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