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對答真是讓我心服口服!“直接問老爸、老媽要,不就完了!”這麼簡單的問題,我實在都回答不上來,而且如此準確無誤的答案!我自愧不如!
由此我得出一個結論,父母是孩子的“搖錢樹”,搖一搖,就能享受高檔的物質生活和現代的精神文明。親愛的父母要是想心理平衡,我們得因為有自己的孩子對我們搖呀搖而深感榮幸!
那個學校的學生家長有相當一部分隻是做小生意的,還有些是外來務工人員,甚至父母目前也隻是在家種地。其中那個說買一次衣服要用三、四百塊錢的女學生,後來我專門問過她的班主任其家庭情況。據她班主任講,她的父母離婚後,她由母親撫養,母親工作很辛苦,工資收入也很低,為了能供她讀書,母親生活十分節省。在家長會期間她母親來學校,這個農村婦女形象的母親跟自己的女兒的時尚衣著顯得極為不協調。能“長出來”錢的母親呀,您覺得當您和女兒走在一起和諧嗎?或許你感到的僅僅隻是不自在,但您為之傾注心血的孩子卻覺得您的到來隻會給她丟臉!如此以來,您不覺得您是在掙紮著自己的生命,而卻隻是換來了一個虛榮的心嗎!
前幾日,有個高二的學生很羨慕的口氣說:“老師,我們班有個學生轉學了,他到那個學校後,發現很多學生的家長都特別有錢。上周他們學校開運動會,他們班有個學生參加長跑,就打電話給他爸爸,要買一雙鞋,下午他爸爸就送了一千塊錢給他。他買了一雙球鞋,運動會結束後就不穿了!真有錢呀!”
是的,我也很羨慕如此有錢的家長,能對孩子如此慷慨大方,能讓孩子穿上如此昂貴的鞋子也給自己撐足了麵子。我也羨慕這孩子能有這麼個有錢的爹,要啥給啥,還能有機會穿上如此高檔次的一次性鞋子,真是能讓自己出盡風頭!
那還是我在西北工作時,在一次谘詢輔導的過程中,一個高三女生談起她的家庭,父母是做生意的,父母因為繁忙,所以也不能照顧她,但是她能得到的就是錢。據她本人講,她做一次頭發要用去八塊錢,一條褲子大都在千八塊錢左右。至於其他的大都在這麼個水準上了。對於她整個頭發用八百塊錢,我真是記憶尤為深刻,因為當時我一個月的工資去掉八百,我吃飯都會成為問題。當時的一個八百塊錢整出來的頭發實在是讓我有大開眼界的感覺。除了明星論壇和雜誌上能知道這樣的新聞能令人眼睛發直外,還能從我的學生身上切身感受事情的真實性。我真是沒白活一回呀!
看看現在的孩子拿的手機各個都很高檔次,比起父母們還用著早就淘汰的手機而言,真是有點不太正常。MP3、MP4、MP5大概很多父母都沒怎麼見過,也沒怎麼玩過,但孩子們對此已經一代換一代了。中國父母真是太愛孩子了,可謂是,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
讓孩子懂得靠自己的雙手滿足自己的需要
但是還是欣賞如下的名人故事吧,這不僅僅是因為他是名人,還是因為我才疏學淺地同時隻能認為他們是正確的!即使體現了我跟不上時代步伐,那目前我就這麼個狀態了,也隻好自甘落後了!
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他不僅治國有略,且教子有方。“對兒子,我不是總統,隻是父親。”羅斯福的這句話曾在美國人心靈中產生經久不息的震撼,更是他一貫遵循的教子原則。
四個兒子在二戰時均浴血戰火,建立功績。二戰後又都躋身於美國政壇。
羅斯福竭力反對孩子依賴父母過寄生生活。他不給兒子們任何資助,讓他們憑自己的能力去開辟事業,賺自己該賺的那份錢。在錢財的支配上,絕不讓孩子放任自流。大兒子詹姆斯20歲時獨自去歐洲旅行。臨歸前看到一匹好馬,便用手中的餘款買下了這匹馬,然後打電報給父親,讓他彙旅費來。父親回一個電話:“你和你的馬遊泳回來吧!”碰了這個釘子,詹姆斯不得不賣掉馬,買了票回家,從此他懂得了不能隨便無計劃地亂花錢。
由此,我不知道名人是與眾不同,還是我們普通老百姓有錢的、沒錢的都如此俯首甘為孺子牛呢!名人們也太沒人情味了,在孩子身上那麼吝嗇!而我們現在的人願意為孩子付出所有的心血都在所不惜,我們才該載入曆史史冊,才該被歌功頌德呀!然而事實結論是,名人還是美名遠揚,我們還是無聲無息繼續為孩子匍匐前進!人家的孩子能建功立業,我們的孩子還在為爭得那份虛榮心而僅僅計較!
大樹底下好乘涼!一個人在安逸中,就不會有“覓食”的需要,沒有這樣的需要,他就不會努力“耕耘”。
有對夫婦給自己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做家具的年輕人。他大學畢業後,父親給了三百塊錢,說“你大學也畢業了,按理家裏也就不再有供養你生活的義務了,這是三百塊錢的路費,以後的事情自己想辦法。”本想在父親的家具公司謀得一份高職的他就這樣被父親“趕出”了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