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地方選拔賽不同,《星際爭霸》美洲總決賽,顯得非常嚴肅緊張。數台攝像機對著內勒,以及觀戰電腦的屏幕。外頭是衛星轉播車。這一切都是實時轉播。
當賽前內勒知道自己的比賽,將會像球賽那樣,進入賭-場的時候,他猛然醒悟過來,原來自己這麼厲害了。當然,順便他也買了十美元自己贏。
不是他對自己隻有十美元的信心,而是他全身上下隻有十美元。他對於自己取得最終勝利的信心很大很大非常大,大到無以複加。
畢竟,他代表的是溫哥華,是加拿大,作為少數能夠進入美國比賽的加拿大選手,國家榮譽感這種原本在他腦海中很虛無縹緲的感覺,沉甸甸的落在了他的肩膀上。
他的父親作為一個曾經的美國人,對於美國並沒有太大的好感。事實上,加拿大人和美國人,全體國民都有那麼一點點不對付。當然,這種不對付,是影響不到整體國家層麵的。僅僅隻是作為鄰居有點摩擦,廣大的人民群眾有些不爽而已。
溫哥華的凱特,加拿大的黑貓,內勒仿若是一隻獵貓一樣,戰勝一個又一個對手,晉級了十六強。
三十二晉十六,是雙淘三局兩勝的賽製,也就是說,總夠要打兩輪,才能夠決定誰最終晉級,誰會被淘汰。
內勒一共打了四局,沒有經過太艱難的戰鬥,就取得了晉級了資格。而他這種爽利的風格,凶猛的進攻,以及喜歡玩弄對手,享受勝利果實的風格。
觀眾們喜愛,當然導播給的鏡頭也多,解說們也就完完整整的解釋了他的資料。說明了他是來自加拿大溫哥華的選手。
內勒沒有管這麼多,隻知道自己贏了,自己那十美元,估計已經翻番了吧。
第一天就隻進行了三十二強晉級十六強的比賽。比賽的地點人很多,實際上這個地方這個時間,也正是從去見開始舉辦的千葉遊戲北美嘉年華。
與日本的“電子遊戲玩家大會”差不多,都是玩家們慶祝的節日。不過,也有所不同,嘉年華隻有一家遊戲公司參加,展示的也隻有一家公司的遊戲。那就是千葉遊戲和千葉遊戲的遊戲。
不過,盡管有了這些玩家保底,現場看《星際爭霸》比賽的人也不是很多。畢竟,現在《星際爭霸》還處於一個推廣期。而且,千葉遊戲的玩家,大多數都是主機用戶。這些主機用戶,看到《星際爭霸》這顯得很是繁瑣的畫麵的時候,就放棄了繼續觀看比賽了。
不過,還是有一部分玩家留下來了,看完了第一天全部的比賽,而且還買了一份遊戲回來。
而“凱特”這個選手名字,也被這一天許多看比賽的人記住了。
林彥倒是沒有在北美千葉遊戲嘉年華的現場,他本人依舊在日本的東京,每天上上學,看看書,整理整理公司的業務。他本人現在幾乎已經不參加實際的工作了,隻是做一個引導。
其餘的事情,自然有手下的人去幹。如今已經是一九八四年的夏季,林彥進入大學也已經有兩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