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星際爭霸》與《街霸》(1 / 3)

這款即時戰略遊戲,林彥最後也沒有想到太好的名字,最後注冊的商標名稱,還是采用了《星際爭霸》這個名字。經過他手搬運到這個世界上的遊戲,已經有不知道多少了,如果因為“精神潔癖”覺得每搬運一個,就要起一個新名字。那麼他估計也不用幹別的事情了。

因為林彥的關係,《星際爭霸》剛一推出,就已經成為一個成熟的遊戲類型。雖說玩法有些獨特,喜歡的人不算很多,但是慢慢玩家間的口碑宣傳也已經產生了效果,不少新玩家開始接觸起這款遊戲了。

《星際爭霸》這款遊戲,在林彥曾經的那個世界中,能夠紅火起來,超越《命令與征服》係列、《紅色警戒》係列的原因。大概就是因為它的“小氣”。與之前的即時戰略遊戲不同,《星際爭霸》的操作精準度十分高。每個農民能采多少資源,都有固定的量。而不像《紅色警戒》的采礦車一樣,因為路程的遠近,采礦的的時間也長短不一。

既然這款遊戲能夠進行精密的計算,接下來自然就是算計較量了。官方公布的規則很簡單,就是贏了對手。怎麼贏卻沒有直接說明,不像別的遊戲一樣,有著遊戲任務,讓你該怎麼去做。

即時戰略遊戲,要的隻是贏這個結果,而怎麼贏,用什麼方法贏,就需要玩家自己去想了。

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才剛接觸這款遊戲,別說什麼戰術體係。就連最基本的操作,也沒有個概念。

基本上就是看著屏幕上的建築說明,手也不放在鍵盤上,隻放在鼠標上。看明白這個建築是幹什麼的,然後才把他放下。

漸漸地熟悉之後,有人開始嚐試說明欄上的字母按鍵了,使用快捷鍵來操作遊戲了。這樣一來,鼠標需要點擊的次數就大大降低,大部分操作都被轉移到了鍵盤上。這個時候建造建築的間隔時間,也變得更短了。大概過了三個月,隨著《星際爭霸》在美國的流行,也誕生了一批高手。

大概就和日本的街機高手一樣,《星際爭霸》的高手,也有許多人圍觀。有的人看操作、有的人看場麵、有的人看技巧,總之隨著越來越火熱的氛圍,以及眾多玩家,喜歡不斷挑戰更強的人的心理。逐漸誕生了一些小比賽。

這些比賽真的很小,最大的也不過是社區比賽。畢竟,這個年代有個人電腦的家庭逐漸增多。但是,互聯網在這年代還是一個新鮮玩意。

最開始隻在高校和軍-方才有,逐漸才普及民用。由於技術的問題,入網價格很貴,網速也很晚。能玩的東西也不多,大都隻是一些論壇公告板,在上麵聊聊天什麼的。所以,一般家庭也沒有安裝網絡的必要。

所以,《星際爭霸》的玩家對戰方式以局域網互聯為主。而有著局域網,電腦性能又還不錯的地方,幾乎有且隻有學校的電腦房了。

因為《星際爭霸》的火熱,原本沒有爆滿的電腦房,除了學習編程的少年們,多了很多喜歡玩《星際爭霸》的人。

而在這樣一個集中的地方遊戲,本來就起到了社交作用。這種線下的社交質量,甚至比幾十年後在網絡上的社交質量還要高。

討論戰術,製定打法,就像是象棋、圍棋、五子棋等等人類與人類對戰的遊戲一樣。所有參與到這項活動中的人,遊戲水平都在提高。

水平比較高的找水平比較高的玩,水平比較低的也會找到和自己旗鼓相當的對手。在這種競技中,他們獲得了異常大的滿足感。而就在這些人玩的越來越開心的時候,千葉遊戲北美分部官方發布一個消息,打算舉行《星際爭霸》的官方比賽了。

並且,在雜誌上還寫了報名方式,以及海選賽的比賽製度。眾多覺得自己遊戲玩的比較好的少年們紛紛踴躍報名。

而在這個公告中,千葉遊戲也提出了一個新的名詞——“電子競技”。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千葉遊戲對於這款遊戲,有著非常程度的重視。不過,通過舉辦比賽來保持遊戲的活躍度,已經不是什麼新鮮招式了,所以,知道千葉遊戲重視這個遊戲,但是真正正眼看這個遊戲的人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