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葉有希又思考了一陣,問日本要不要也這麼做?
林彥否定了,沒有別的原因,實在是按照這個標準來,日本能夠成為會員的人實在太多。而遊戲雜誌這方麵。《遊戲通》又做的足夠好,這樣計算下來,投入和產出就不成正比了。
而且,日本的主流家庭遊戲機市場,已經完完全全的握在了紅白機的手中。其餘的家用遊戲機,都在吃細分市場罷了。
就像另一家小小的家用主機第一方,他們進入的細分市場,就是紅白機不會進入,也不能進入的成人遊戲市場。
其中的遊戲,和某些街機遊戲比較類似,例如什麼《脫-衣麻將》了,《脫-衣將棋》了。
據說這台主機,因為這個細分領域的關係,賣的還不錯。
林彥因此抱著學習的心態,找了這台主機仔細的玩了玩,讓他有些詫異的是,這種自帶全屏馬賽克的主機,真的有人能玩它玩出性質?
不得不感歎,世界之大,真的是無奇不有。
數碼暴龍機的火熱,對於紅白機來說,基本沒有什麼影響。因為,兩個機器的使用場景完全不同。
數碼暴龍機和它的前身電子寵物機一樣,都是那種可以用碎片化的時間來玩的便攜遊戲機。走到哪可以帶到哪,而紅白機則是在家裏玩的。
所以,兩者的銷量,對於另一方來說,並沒有明顯的影響。
林彥也習慣了在黃金時段,觀看《數碼寶貝》了。這並不是說它製作的多好,事實上,在林彥看來,劇情頗有些幼稚,場景也有些簡陋。
不過,這都不是問題,就像這個年代的哆啦A夢腦袋還是橢圓形,大熊還像個畸形土豆一樣,其實,看的就是一個回憶。
林彥小時候沒有玩過正版的數碼暴龍機,在他的記憶力,隻要市電視台一播放四驅車,學校旁邊的文化用品,四驅車就賣的飛起。
一播放陀螺,陀螺就賣的飛起。
一播放數碼寶貝,電子寵物機就賣的飛起。
而到了寵物小精靈,口袋妖怪的時候,由於現實條件,並不能讓大家擁有“遊戲男孩”掌上遊戲機,玩到真正的《口袋妖怪》遊戲。
所以,流行的就是帶有《口袋妖怪》的卡牌罷了。
當然,那時候專門為小孩子設計的方便麵,也會在方便麵裏附帶一張動畫片的人物卡片。收集起所有的人物卡片,能換一個獎品什麼的。
於是,一些比較有錢的小夥伴,為了獲得精品,就買一箱方便麵,然後就在那裏負責卡帶拿卡片,其他的小朋友圍在他的身邊,吃著他向丟垃圾一樣丟掉的方便麵。
方便麵廠商又不傻,卡片隻是一種促銷手段,所以,得到的獎品,也許隻不過是一副印著卡通人物的撲克牌,而買方便麵的錢,甚至有這幅撲克價錢的百倍。
當然,孩子們是不在乎的,開心就好。得到了自己開心的東西就值得了。
許多遊戲廠商看著千葉遊戲拿著紅白機在歐洲開拓市場,不光眼紅,還真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