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據了龍川城,呂雲瑞立刻分派人手,前赴河東各地實施招撫。各地守軍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紛紛聞風而降。秦地隻用了短短七天,就全麵占領了河東之地。而且,秦地在整個戰役裏。竟無一死傷,河東也隻有不足五千人的傷亡,創造了全大陸攻城戰之最,被後世記錄到史冊,史稱“七日閃電戰”!
占領河東之後,呂雲瑞先是在龍川城召開了一次表彰大會,對這次幫助秦地軍順利占領河東的幾位原洛邦軍軍團長,予以了極高的讚譽和豐厚的獎賞,也對秦地軍在此次戰鬥中展現出來的軍風、軍紀予以了表彰。
隨後,被留在秦地境內的河東二十萬大軍被召回,秦地和河東所有的文武官員也被召到龍川城。
大家先是為喬運生將軍舉行了隆重而又莊嚴的葬禮,然後一起坐下來商討河東以後的歸屬,以及今後的治理問題。
經過幾天的激烈爭吵和熱烈的討論,最後在呂雲瑞的主持下,大家終於統一了意見,做出了如下決議:
一、河東從此脫離洛邦統治,歸於秦地管轄,和秦地一樣公認呂雲瑞為最高統帥。
二、秦地、河東合而歸一,對外統稱“大秦”,下分秦地、河東兩大郡府。
三、大秦將使用五星紅旗作為統一旗號,其他旗幟取消使用;大秦領地歌曲以《義勇軍進行曲》為領歌;道教將以國教的形式在大秦推廣、普及。
四、由秦地和河東所有官員共同推舉出四位高官,與呂雲瑞一起組成大秦最高五人領導團,協助呂雲瑞從事軍政指揮、治理規劃及官員政績考核、評定。五人團為秦地最高領導層,稱“領府”。
五、秦地、河東兩地,分建“郡守府”和“警備司”。郡守府為文臣,負責轄區內的一切行政工作,最高領導為郡守;警備司為武將,負責轄區內的治安及軍隊調度,負有保土衛民之責,最高指揮官為警備司令。
六、河東全麵推廣秦地已經成功實施的治理方案,以使河東早日強盛起來。
七、根據秦地和河東的不同特點,兩地將在產業結構上做出重大調整。秦地將向軍工和手工業方向發展,河東則向後勤基地和船業基地方向發展。兩地居民也會因為產業結構的變化,進行一次有安排的遷移。
八、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資源,大秦將實行土地公有製,境內土地將全部收歸領地所有,任何個人都不再擁有土地的所有權,也不允許土地的私人土地買賣。政府將從現有的土地擁有者手中,買下全部土地,並對積極交出土地的所有居民,進行政策上的鼓勵、經濟上的補償及技術上的扶持。
九、為了扶持農業,獎勵農耕,大秦將全麵減低農業稅率,河東的農業稅將從五稅一,銳減到二十稅一。秦地的仍維持原有的農耕政策。
十、河東郡守府專門成立農業部門,負責引導領地的農業生產。
十一、商業作為經濟的組成部分,對經濟的繁榮起著巨大作用,各地官員應對商業發展有足夠的認識,積極支持商會在大秦的運作。
十二、城市不僅是民眾居住的場所,也是各種物資的集散地,大秦各座城市,都應向大秦所有民眾及各國商隊敞開大門,入城費將在大秦統一被廢止。
十三、對大秦境內現有軍隊進行統一編整,取消現有軍隊番號,打亂現有軍隊建製,重新組建東部、西部、秦地及大秦兵團。東部、西部、秦地兵團屬於地方兵團,歸地方警備司統轄,負責當地治安、救災搶險及守土作戰;大秦軍團屬野戰兵團,直接歸領府統轄,負責守土作戰及境外作戰。
十四、各大兵團由師團組成,簡稱師;師團由軍團組成,簡稱團;軍團由營組成,營長相當於以前的中隊長;營由連組成,連長當於以前的小隊;連下為卒、什、伍,具體編製實行秦地現有的編組建製。每個軍團都由十二個營組成,團部除團長、副團長、參謀之外,還可組建一個營的警衛、斥候部隊,共計兩萬餘人;師團均由三個軍團組成,師部同樣可以有一個營的警衛、斥候部隊,共計六萬餘人。兵團長簡稱軍長,兵團部除軍長、副軍長、參謀總長之外,還有一些參謀加入。同時,還有一營警衛,一營斥候和兩營輜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