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寬容激勵,用寬廣的胸懷激發無限的鬥誌(2)(1 / 2)

有效忽略,就是讓員工獨立去完成工作,而不要過多進行幹涉,相信他們如果出現錯誤或者想作出工作改進之時,會主動和你討論問題的解決辦法,請求得到你的支持。學會有效忽略,管理者就會擁有更多的時間去鍛煉,你因此而得到放鬆,以便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者確實可以一試,你會發現,即使你對所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部門也不會因為你的忽略而大亂或消失。事實上,如果沒有你不時找員工去了解一些無用的信息,他們會一切正常,而且可能幹得更好。

管理者應注意那些重要的東西,對於一些小事不妨裝裝糊塗。

寬容也是激勵

廣西柳州某知名煙草公司有一煙葉倉庫,清一色的大嫂庫管員們,常利用工作間隙,出門買些青菜回來,聚在庫門口剝皮、掐葉、嘮嗑。新任主管見後,故作糊塗:你們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就行了,幹嗎還幫我們的食堂弄菜?大嫂們哈哈大笑。此後,再也沒有發生類似事情。

上述事例說明,表揚是激勵,批評是激勵,寬容同樣是激勵。寬容,不等於“睜隻眼閉隻眼”的“好人主義”,也不等於敷衍了事的“形式主義”,更不等於放任自流的“自由主義”,隻要運用得當,就可以成為一種能促人“自查自糾”、催人痛改前非的激勵措施和管理藝術。結合中國的傳統文化,寬容激勵可采用以下兩種形式。

一是根據中國人的“麵子”文化,采用“暗示”寬容進行激勵。中國人愛“麵子”,所謂“人活臉,樹活皮”。當發現員工犯有小錯時,不急於批評、橫加指責,而是用員工能理解的方式委婉地暗示,既讓當事人不好意思,也給當事人一個台階,從而使其自覺反省並主動糾正自己的行為:領導給了我麵子,我也一定要給領導麵子!如果能像上述那位新主管一樣,用幽默詼諧的語言,故作糊塗的方式,讓員工忍俊不禁,則效果更佳。

二是根據中國人的“感恩”文化,采用“明示”寬容進行激勵。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甚至“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當員工犯有較大的錯誤時,不是立即“痛下殺手”、“一棍子打死”,而是嚴肅地指出其嚴重後果及即將麵臨的嚴厲處罰。當員工求情時,應嚴肅地告訴他:隻有豁出自己的老臉,甚至與其他領導“翻臉”,才有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的可能。從而讓員工明白:上司是在用他的尊嚴或前途賭自己的明天。這樣,員工就會或怕欠不起人情而甘心認罰,或怕影響上司的前途而在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之後痛改前非,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惜,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士為知己者死”!這就是寬容激勵所能達到的、非表揚與批評激勵能及的驚人效果。因此,好的管理者一定要會善用寬容激勵。

寬容不等於縱容

管理離不開懲罰。許多人一談到寬容,就把寬容和懲罰對立起來,甚至認為懲罰就是不寬容,這是一種極大的誤解。懲罰是針對工作中的錯誤和失職的懲處,寬容是針對員工的缺點和弱勢的諒解與接納。有缺點不等於犯錯誤,有弱勢不等於會失職。法約爾在論證指揮職能時,特別強調必須淘汰不稱職者。如果管理者不能淘汰不稱職者,就等於放棄指揮權。所以,以寬容為名,庇護錯誤和失職現象,隻會對經營管理造成損害。所以,寬容不是縱容,更不是慫恿。把握這一界限,對管理行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現實工作中,傑出的管理者,往往能夠在寬容的同時又厲行懲罰。比如,斯隆在通用公司時,高管層的種種特性甚至怪異都可充分展現,但是對失職現象則決不留情。曾經擔任過武漢柴油機廠廠長的德國人格裏希,對青年工人的種種缺陷不足都能十分體諒,甚至愛護備至,但是對違紀現象則堅決懲處。廠黨委書記曾為了不處分某個違紀青工而說情,但這個老外並不買賬。在這些管理者眼裏,寬容是人性的體現,而懲罰是職責的要求,二者不但不矛盾,反而是高度一致的。沒有對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就不能形成寬容;而正是這種寬容心態,才能形成對事業的真正追求。反過來,沒有對錯誤的懲罰,就無法推進事業。

下屬偶爾冒犯上司,往往並非出於故意。如果你“尊顏大怒”,不僅讓當事人下不了台,自己也會給人留下沒有涵養、蠻橫粗野的印象;而大度地寬恕下屬,則既可解除當事人的尷尬,更會增加下屬對你的敬佩,融洽你們之間的關係。

寬容代表著一種淡泊明誌的人生觀。如果你能寬容地對待別人無意的傷害,你將得到最誠摯的祝福;如果能寬容地對待下屬小小的失誤,你將贏來百倍的尊敬。學會了寬容,你看到的永遠是風過群山花開滿天的燦爛;學會了寬容,你的胸口不會再隱隱作痛,麵對打擊,不再耿耿於懷,麵對誘惑,不再患得患失;學會寬容,那將是一種福氣。

寬容激勵案例集錦

◎ 認錯的總經理

有一位總經理脾氣比較暴躁,對工作卻是一絲不苟。如果他看到某個部門經理工作不負責任,或者令他不滿意,他就會直截了當地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