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很多人不明白自己的價值所在,不知道自己的潛能有多大,他們經常看輕自己,悲觀地認為自己不行。麵對一個目標時,他們一開始想到的就是“我做不到”;麵對一個困難時,他們一開始想到的是“我克服不了”;麵對一個對手時,他們很容易就產生“我不如人”的念頭。
你真的不如別人嗎?你真的無法成功嗎?其實不然,隻要你相信自己,自信地去行動,也許你會表現出偉大的一麵。著名的數學家高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這個道理,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的無窮潛力。
1796年,19歲的高斯就讀於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天晚上,他吃完晚飯後,開始做導師每天給他布置的三道數學題。前麵兩題高斯很快就做完了,但是第三道題似乎很難,題目是: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畫出一個正17邊形。高斯思考了很久,也沒想出思路,他發現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似乎無法做出這道題。不過,他沒有沮喪,相反,他的鬥誌被激發出來了,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出這道題。
高斯拿起圓規和直尺,一邊思考一邊在紙上畫著,嚐試著去找答案。就這樣,他忙碌了一個晚上,等到天快亮時,他長舒了一口氣,因為他做出了這道題。當他把作業交給導師時,高斯慚愧地說:“老師,您給我布置的三道題,我竟然做了一整夜,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
導師接過了作業,看完高斯的解答,頓時驚呆了,他幾乎不相信這是高斯做的,用顫抖的聲音對高斯說:“這是你自己做出來的嗎?”
高斯見導師如此表情,有些疑惑,說:“是我做的,但是我為此花了一整夜的時間。”
導師激動地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數學難題,阿基米德沒有解開,牛頓沒有解開,你竟然一個晚上就做出來了,你才是真正的天才!”
原來,那道難題並非導師有意交給高斯,而是因為布置作業時誤把那道題給了他。後來,高斯每次回憶這次經曆時,就會充滿感慨地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那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數學難題,我可能永遠也沒有信心將它解出來。”
高斯的經曆告訴我們每個人:你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優秀,人千萬不要看輕自己。即便同一件事很優秀的人沒有做到,你也不能因此貶低自己,認為自己也無法做到。因為每個人的潛能是無窮的,你所展現出來的能力隻是冰山一角,你還有很多能力等待去挖掘。因此,相信自己、肯定自己,你才能挖掘出更多潛在的價值,從而使自己變得更優秀。
美國學者詹姆斯通過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普通人隻開發了他蘊藏能力的十分之一,與應當取得的成就相比較,我們不過是在沉睡,我們隻利用了我們身心資源的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一直在荒廢。”你要相信,你其實擁有一座潛能的寶藏,它一直等待你去開發,隻要你找對方法,勇於尋找自己優秀的一麵,你就能變得更加出色。
美國一位著名的音樂教授指導學員黛西研修鋼琴時,一開始就給黛西一份難度比較高的樂譜,黛西在彈奏中錯誤百出,但教授鼓勵她:“不要擔心,回去好好練習。”
黛西回到家裏,埋頭練習了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之後,她打算讓教授檢驗她彈奏的效果,但是教授沒有檢驗她,而是再次交給她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對她說:“試試看吧!”
黛西掙紮著應付著這份高難度的挑戰,為此她又練習了一周。第三周時,教授又給她一份全新的、難度更高的樂譜,這讓她非常困擾,她覺得自己彈得非常糟糕,她不知道教授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用高難度的樂譜來折磨她。但是出於對老師的服從,她還是繼續練習鋼琴。
在三個月時間裏,教授不斷地給黛西更高難度的樂譜。三個月之後,黛西終於忍不住了,她氣憤地找到教授,質問道:“老師,你為什麼要折磨我?你知道,你給我的那些琴譜的難度有多大嗎?我的水平根本達不到,你讓我怎麼彈奏呢?”
教授沒有回答她的問題,而是拿出最早交的那份樂譜,交給黛西:“來,你先來彈這份樂譜!”當黛西彈奏這份樂譜時,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因為她彈出了非常精湛的技術,琴聲美妙至極,連她自己都感到無法相信。緊接著,教授把第二份樂譜交給黛西,黛西再次彈出了宛轉悠揚的琴聲。
終於,教授開口了:“我這樣訓練你,就是為了激發你的潛能,否則,你今天還在練習最早的樂譜,你就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水平……”
很多人總認為自己的水平、能力就這樣,隻能做這樣的工作,隻能拿這樣的收入。其實,你的能力並非你想象的那樣,你如果覺得自己隻能這樣了,那就是在看輕自己。事實上,你比你想象中更優秀,不要等到麵臨絕境時才表現出這種優秀,而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意識地去激發自己的潛能,不斷鼓勵自己走向優秀。
自我潛能激發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每天從鏡子裏看自己,對著鏡子說:“其實我長得挺漂亮的,我的秀發是那麼飄逸,我的聲音是那麼溫柔,我的微笑是那麼迷人。”你還可以對著鏡子說:“我愛你,我真的很棒,我要讓你變得更優秀。”
對女人來說,你應該把照鏡子當成一種習慣,把在鏡子麵前進行自我暗示也當成一種習慣,這會對你產生很大的激勵。因為透過鏡子,你可以看到真相,看到自己優秀的一麵。你要記住一句話:“你並不缺少美,並不缺少優秀,而是缺少發現自己美、發現自己優秀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