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角色意識(2)(1 / 3)

根據胡錦濤的論述,結合當前現實情況,增強角色道德意識,應著重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在對象上,增強各個領域、各行各業、各個方麵的角色道德意識。特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對各級領導幹部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是說,他們要認清自己所擔負的責任,明確自身的地位、權利和義務,增強角色道德意識,因為他們的角色道德意識對社會道德意識的影響和作用最直接。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堅決執行中央關於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不斷加強黨性修養,在思想道德上構築拒腐防變的堅固防線,經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永保共產黨人的本色。

(2)在內容上,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的建設。

在這裏,應當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道德意識和個體道德意識的關係問題。

其實,這兩者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係、相互作用。一方麵,社會道德意識影響和作用於個體道德意識。每個人在自己生活實踐中和他人的交往中形成個體道德意識,總要受到周圍人、群體的道德意識以及社會的道德意識的影響。一個社會具有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風尚,它必然對社會成員的優秀品德的產生起到積極作用,遏止某些成員的不良傾向。另一方麵,個體道德意識又影響和作用於社會道德意識,個體道德意識的發展狀況如何,即遵從或抵製社會道德規範,總是這樣或那樣影響和作用於社會道德意識及其發展狀況。而且,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即社會的道德意識通過宣傳教育,可以內化為個體的道德意識;個體的道德意識的提升(尤其是道德模範意識),又可轉化為社會的道德意識。因此,我們既要重視社會道德意識教育,又要重視個體道德意識教育,使兩者有機地統一在道德教育的實踐之中。任何偏離或割裂兩者辯證統一關係的傾向和做法,最終都不利於角色道德意識的增強與提升。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員在增強角色道德意識時,應當樹立愛崗敬業、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廉潔奉公和無私奉獻的良好風尚,推動社會信用體係建設,形成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氛圍,這是現實發展的客觀要求。

(3)在榜樣上,發揮道德模範榜樣作用,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我們黨曆來十分重視道德模範的培育與宣傳,《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頒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為湧現出更多的道德模範人物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政策機製。全國各地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實踐活動,形成了公民道德建設的新熱潮,湧現出一批又一批道德模範人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公民道德建設離不開榜樣的引領帶動。學習、宣傳先進模範人物的過程,就是普及基本道德規範的過程,弘揚真善美的過程,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過程,也是增強角色道德意識的過程。我們崇敬這些模範,關愛這些模範,學習這些模範,宣傳這些模範,一是要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從他們身上汲取催人奮進的道德力量,轉化為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強大精神動力;二是要尊重和愛護先進模範人物,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給他們實實在在的幫助和關懷,形成幹部群眾學習先進、崇尚模範、見賢思齊、爭先創優的生動局麵;三是要立足實際,學有所悟,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唯有如此,增強角色道德意識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五)角色尊重意識

角色尊重意識是指個體在特定的社會關係中對所尊重的人和事及其方針、規範、行為模式等方麵的認知、態度、情感的反映。

從角色尊重意識的宏觀層麵上分析,要增強角色的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意識。

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是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方針在全社會認真貫徹。”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再次強調確指出:“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堅持黨管人才原則,統籌抓好以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創新人才工作體製機製,激發各類人才創造活力和創業熱情,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新局麵。”

要增強角色“四個”尊重意識,全麵貫徹“四個”尊重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