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我們去得比較遲,一鳴鮮奶賣完了,媽媽買了一碗白粥,再三勸我吃完,結果我吃完後匆匆去趕公交,不一會兒就吐在車上。可是那天還是挺開心的,因為我們去了五馬街、中山公園。中山公園我去了很多次,一般在大南門下車,走一段路到長長的花壇台階前,上去就看到一個有鮮花和雕像的小池塘,很多合影的人群。
接著左轉就像在走山路了,有石階和青苔,旁邊是生長出來蕨類植物的山體和欄杆隔開的流水。再走幾步就能看到一座石井,井裏麵用鐵條焊接著,防止有人掉下去。有水,但很髒。經過九曲折橋(不必走過去),能看見一片假山石路的區域,裏麵複雜有趣,但還是有些髒,我生怕掉進發綠的臭河水裏,因此沒有下去。再往前走就到我感興趣的區域了,那裏有一片大草坪,還有許多娛樂項目。
我記得我在那裏玩過很多次沙畫,就是那種把黃色的卡紙撕開,裏麵似乎貼過雙麵膠一樣黏黏的,往上麵倒各種顏色的沙子使它粘上去。撕一塊倒一次沙子,使它呈現出美麗的畫麵。還有一種顏料塑膠畫更有趣,先選一幅有黑色線稿的圖案,圖案是黑色的線條輪廓,貼在鐵板上,然後往裏麵填上各種顏色的黏稠的液體顏料,老板會把你填好顏色的畫作放進一個鐵箱子裏燒,之後再用鐵夾子夾著鐵板放進一個裝了水的桶裏,發出嚇人的滋滋聲,不一會兒畫作就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形成一張塑膠皮那樣立體的可以拿在手上玩的作品。
我有一幅是兩個小孩在草地上玩,旁邊還有兩顆星星的。雖然媽媽說我把小男孩的衣服畫成了橙紅色,頭發的顏色也不太和諧,但那時候我非常喜歡這個作品,珍藏了好久,直到小學快畢業都還在,可惜現在不見了。更可惜的是,後麵我再也沒有機會去玩塑膠畫,媽媽在我小學的時候幾乎沒帶我去過中山公園了。
隻有一回大姨來溫市,大家一起去玩,表弟似乎也做了一幅塑膠畫,但那時我已經從畫畫的主角變成陪畫的指導者。看著表弟顏色正確的塑膠畫在水桶裏發出滋滋的聲音,我沒有那麼開心。很遺憾,在那時候媽媽說我已經長大,不需要再玩這麼幼稚的東西。
還是把故事講回中山公園吧,那裏還有許多項目。有過山車,但不是樂園那種驚險刺激的,是繞山的小火車,旁邊做成城牆的樣子。其實我挺想上去看看的,但媽媽說那個坐一下就停了,沒什麼意思。海洋球我也玩過,是那種塑料的小球,在裏麵撲騰半天。碰碰車很好玩,雖然我總是被撞,感受到一股力把我把我甩開,不過去撞別人倒是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