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認識高溫天氣(1 / 3)

炎炎夏日,出現高溫天氣是常有的事。可以說每年夏天都難以避免,高溫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危害,還會帶來各種次生災害。了解高溫的基本知識,學習高溫的避險與自救知識,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一直住在城市中,你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當夏季來臨的時候,你希望到郊區吹涼風,因為這樣不僅讓你暑意消失,而且還能緩解疲勞,有益於身心健康。但是當你再回到城市中時,頓時就可能感覺回到了火爐中,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答案是:城市熱島效應。所謂城市熱島效應,通俗地講就是城市化的發展導致城市中的氣溫高於外圍郊區的現象。在氣象學近地麵大氣等溫線圖上,郊外的廣闊地區氣溫變化很小,而城區則是一個明顯的高溫區,這就是城市熱島。在夏季的時候,城市熱島效應更為明顯。在18世紀初,英國倫敦就出現了城市熱島現象。此後,隨著世界各地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稠密化,熱島效應在很多國家和城市都陸續出現。然而,它的形成是有原因的:是都市,還是“煉丹房”。一是在現代化的大城市中,除了人們在日常生活所發出的熱量,還有工業生產、交通工具散發的大量熱量;二是城市的建築群和柏油路麵熱容量大,反射率小,能有效地儲存太陽輻射熱。相關數據顯示:在城市中,白天吸收儲存的太陽能比鄉村多80%。而到了晚上,由於城市降溫緩慢,所以夏季前半夜讓人感覺悶熱。可見,城市熱島反映的是一個溫差的概念,隻要城市與郊區有明顯的溫差,就有城市熱島效應存在的條件。所以,城市熱島出現的季節並不確定,任何季節都可以出現。但是,對於居民生活的影響來說,主要是夏季高溫天氣的熱島效應。醫學研究表明:環境溫度與人體的生理活動密切相關,環境溫度高於28℃時,人們就會有不舒適感;溫度再高就易導致煩躁、中暑、精神紊亂;氣溫高於34℃,並且頻繁的熱浪衝擊,還可引發一係列疾病,特別是使心髒、腦血管和呼吸係統疾病的發病率上升,死亡率明顯增加。除此之外,高溫還加快光化學反應速率,這必然導致大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上升,加劇大氣汙染,對人體健康產生嚴重的損害。熱島效應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它不僅改變了城市氣候,而且還帶來嚴重的汙染,最終影響城市環境質量。近些年,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熱島效應也越來越明顯。總的來說,城市熱島的形成主要有4個原因:一是人工建築物的影響,如混凝土、柏油路麵以及各種建築牆麵。由於這些人工建築物吸熱快而熱容小,所以在相同的太陽輻射條件下,與綠地和水麵相比,其表麵溫度要高很多。另外,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熱量更多的以顯熱形式進入空氣中,從而導致空氣升溫。同時,城市地表對太陽光的吸收率比自然地表高,能吸收的太陽輻射也更多,這就使得空氣得到更多的熱量,溫度升高。有這樣一組數據可以更形象地表示這種情況:如夏天裏,草坪溫度32℃、樹冠溫度30℃的時候,水泥地麵的溫度可達到57℃,柏油馬路的溫度高達63℃,這些高溫物體形成巨大的熱源,烘烤著周圍的大氣和我們的生活環境,所以熱是必然的。二是城市大氣汙染。城市中機動車輛、工業生產及人群活動產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煤灰和粉塵等,這些物質可以吸收環境中熱輻射的能量,產生眾所周知的“溫室效應”,從而引起大氣的進一步升溫。三是人工熱源的影響。日益增加的工廠、汽車、空調、冰箱等人工排熱器在消耗掉大量能源的同時,還在不停地向外“傾瀉”著熱量,使城市的“體溫”一再升高。四是城市綠地和水體的減少。隨著城市中建築、廣場和道路的大量增建,綠地、水體等自然因素相應減少,吸熱少了,緩解熱島效應的能力自然就被削弱了。

城市中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城市綠地。所以,要想減少城市熱島影響,最應該采取的措施是大力發展城市綠化。綠地能吸收太陽輻射,而所吸收的輻射能量又有大部分用於植物蒸騰耗熱和在光合作用中轉化為化學能,進而減少了增加環境溫度的熱量。綠地中的園林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不斷地從環境中吸收熱量,降低環境空氣的溫度。而園林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削弱溫室效應。除此之外,園林植物還能滯留空氣中的粉塵,進一步抑製大氣升溫。如果沒有這些綠色植物,恐怕我們所受的煎熬更嚴重。經科學家研究表明:城市綠化覆蓋率與熱島強度成反比,綠化覆蓋率越高,則熱島強度越低,當覆蓋率大於30%後,熱島效應得到明顯的削弱;覆蓋率大於50%,綠地對熱島的削減作用極其明顯。如果在城市中建設綠地,就能讓城市中的人們更加舒適的生活。高溫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都有一定的影響。高溫熱浪使人體感到不適,工作效率低,中暑、患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等病症的發病率增多;因用於防暑降溫的水電需求量猛增,造成水電供應緊張,故障頻發。高溫加劇了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作用,高溫少雨同時出現時,造成土壤失墒嚴重,加速旱情的發展,給農業生產造成較大影響。持續高溫少雨還易引發火災,而森林火災又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另外,旅遊、交通、建築等行業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高溫熱浪同時也會給一些生產、銷售防暑降溫用品及設備的廠家和商家帶來商機。

什麼是高溫天氣

1.高溫與高溫熱浪

氣象學上,氣溫達到或超過35℃以上時稱為高溫。高溫是暖氣團控製下的溫度較高的天氣。大陸上,是指較高溫度的暖氣團移至某一地區,暖空氣下沉使得溫度升高,形成的相對比較幹爽的炎熱天氣;海洋上,高溫則主要是受副熱帶高壓影響,下沉氣流升溫所致。熱浪則是指持續地保持過度炎熱。熱浪的形成,一般是熱帶洋麵上暖氣團向北輸送,移動過程中形成的持續溫度過高且常伴有較高濕度的悶熱天氣。熱浪相較於高溫更強調時間上的持續性和空間上的展縮性。熱浪正如其名,就好比海浪一樣,一波又一波地送來讓人難以忍受的高溫空氣。熱浪一般可以持續幾天甚至幾周,使人體耐力透支甚至死亡。熱浪具有周期性和偶發性的特點,熱浪頻發於每年夏季,但是熱浪發生的區域、時間、頻次和強度都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在中緯度地區最大,使得中緯度地區的城市對熱浪最敏感。由於人的氣候適應性,發生在夏季初的熱浪影響要大於夏季後期的熱浪。目前熱浪的直接原因是天氣中出現反氣旋或高壓脊現象,而反氣旋導致氣候幹燥,那意味著所有熱浪將會導致氣溫升高,而不會蒸發濕氣。如果存在潮濕的條件,比如地麵是濕的,那麼在某種程度上,地麵就扮演了一個空氣調節器的角色。因此,熱浪的影響在城區要比郊區和農村大得多。由於城市“熱島效應”,市區溫度不僅高且持續時間長,炎熱強度及持續時間比瞬時最高溫度對死亡率有更大影響。空氣汙染也是城區較高,而熱浪又往往與高的汙染水平相聯係。如1995年美國和威爾士熱浪期間,估計死亡人數有一半以上是由當時空氣汙染加重引起的。高溫與熱浪兩者存在互為因果的關係,高溫是熱浪的結果。熱浪是高溫形成的原因,並不等於說所有的高溫都是熱浪襲擊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