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盤山雨》
四山雲氣帶煙生,旋聽鬆聲和雨聲;
添得半溪春漲急,睡來一枕夜涼輕。
階前小草抽新綠,天外群峰競曉晴;
明日簦臨多快意,澗花岩樹倍欣榮。
47.《雨中遊盤山四絕》
喜聞一夜雨聲多,帶露沾泥興若何;
寧用遊山雙不借,欹鞭策馬半雲過。
(拓林司農前作有軍持之句,故戲及之。)
春山一雨便成秋,乘興淩晨伴奐遊;
記得十年前此地,朗吟曾上嶺巔頭。
花雨時兼膏雨飛,鬆濤不動澗濤微;
行行又在雲煙裏,袖拂天香露濕衣。
歸來仍是雨廉纖,香尚霏微酒待添;
欲對山容看淡冶,杏花疏處半開簾。
48.《希齋弟督軍苗疆,受瘴而卒,痛悼之餘,為挽詞十五首,言不成聲,淚隨筆落,聊長歌以當哭雲》
同胞較我三年少,幼共詩書長共居;
宦海分飛五載別,至今音問藉鴻魚。
西昭奉使期才滿,湘楚苗民逆命聞;
(弟甫由衛藏接川督之任,聞逆苗滋事,即奏請由秀山路督師進剿。)羨汝手提三尺劍,請纓壯誌又從軍。複州俘逆殊勳建,紫勒黃鞓聖澤崇;(福郡王崩後,弟即克複乾州,生擒賊渠。)
指日犁庭看飲至,雲台第一貌元功。
最是南方瘴癘偏,悾惚憂慮病纏綿;
誰知靈藥才馳去,已報流虹落帳前。
聞汝臨終不及私,遺言僚佐是軍諮;
出師未捷身先死,一例堪嗟蜀相祠。
不僅三軍涕淚漣,宸心軫惜倍潸然;
老兄何意生人世,唐棣枝空泣杜鵑。
九年奉使未寧居,兄弟相違妻子踈;
痛汝承恩身未享,半生萍梗總華胥。
去後已生孫女兩,年來憑仗是書函;
空思聚首含飴樂,腸斷秋風憶楚南。
子侄言旋未浹旬,如何二豎忽纏身;
早知不久應辭世,留待親支侍藥人。
重陽翼日訃音至,恰是南旋阿監回;
書物兩緘和淚啟,好留手筆作遺哀。
易簀之時尚治兵,何無一語囑遺兄?
應知地下無征戰,猶冀騎箕慰夢情。
生前會少夢難成,華萼堪悲雁影驚,
重過舊居魂欲斷,樓空燕子不聞鶯。
湘江水碧楚山深,頑蠢無知亦革心;
他日有苗恩德化,應同墮淚峴碑陰。
看汝成人贍汝貧,子婚女嫁任勞頻。
如何又為營喪葬,誰是將來送我人。
魂魄歸來冬季深,君恩賜奠重親臨;
先驅應早欃槍掃,好補生平報國心。
49.“吾弟功成名遂,惜年不永,既邀九重異數殊榮,複有寵姬雲卿為之殉節,雖修短有數,亦可以生死無憾矣。感其留詩話別,心痛淚漣,促成短句,言不成文,聊為贐吊雲爾”。
新詩裁就凜冰霜,千古人寰姓字香;
料得九原應寂寞,阿雲同穴共仙鄉。
吾弟英靈信有神,好同攜手夜台春;
將來圖畫淩煙上,添個蛾眉節義人。
50.丁巳《和東撫伊中丞喜雨元韻》
舊雨情殷閱歲更,喜君蒞止體輿情。
隨車甘澍天心順,載道謳思眾誌明。
勉勵風裁懲吏惰,倍饒清介厚民生。
閑賡佳作無多囑,願聽齊東起頌聲。
51.戊午《悼亡六首》
結褵三十載,所願白頭老;
何期中道別,入室音容杳。
屏幃尚仿佛,經卷徒潦倒;
淚枯挽莫從,共穴傷懷抱。
遊川分比鱗,歸林歎隻鳥;
追思病時言,尚祝餘足好。
(時餘足疾複作。)
猶憶含殮前,不瞑心未了;
自此退食餘,誰與伴昏曉。
撫棺一長痛,喂彼蒙莊矯。
煢煢兒與女,泣血牽我衣。
寸腸欲斷絕,雙淚空彈揮。
揮淚語兒女,父在莫悲苦。
吾已半百人,光景日過午。
修短各有期,生死同別離。
均此一坯土,泉壤會相隨。
今日我哭伊,他年誰送我?
淒涼壽椿樓,證得涅盤果。
(壽椿樓,亡妻居處樓名。)
夫妻輔車倚,唇亡則齒寒。
春來一齒落,便知非吉端。
哀哉之子逝,可憐形影單。
記得去春日,攜手憑欄幹。
玉蕊花正好,海棠秀可餐。
今春花依舊,寂寞無人看。
折取三兩枝,供作靈前觀。
如何風雨妒,紅紫同摧殘。
昨在寒食後,為卿撤瑟時;來年仲春晦,從禮初滿期。
明月有圓缺,人生苦別離。
念爾子孫幼,先汝泉下隨。
(前秋幼予殂,去冬弱孫殤。)
苟念伉儷篤,中夜來羅帷;
與子夢中晤,一言泉路思。
返魏乏靈藥,起死無良醫。
安得少翁術,仿佛見容儀。
人生能幾何,倏忽若朝露。
自知非金石。榮落詎委數。
翻然中路違,別我竟先去。
幽明從此隔,簟冷怯昏暮。
岑寂繐帳空,長往不回顧。
似此享榮華,不如守荊布。
餘鬢已半星,足病蹣跚步;
駕言出東郭,灑淚望薊路。
(塋地在薊州。)
開汝東閣門,檢點巾服笥;
藥幹爐尚溫,淚重袖猶漬。
觸處實痛心,想像皆酸鼻;
我本多情人,糟糠忍棄置。
我即無情人,自念浮生寄;
遲早胥同歸,如是三摩地。
幽靈歎潛翳,思與日俱積;
賦詩一寫哀,擲筆淚盈眥。
52.《聞彥翁舅氏辭世詩以當哭》(時方扈從熱河)五十年來夢幻身,忽同老大憶青春。
慈親兩弟皆敦睦,一在天涯一故人。
自注:大舅遠任邊疆。
把酒論文半月才,驚傳凶問到灤來;
靈幃不獲躬親奠,空對南雲一寫哀。
因果難憑報有無,誰知曙後竟星孤。
自注:二舅隻留二女。
如何外祖多仁厚,積善之家若是夫。
棋著爭如酒量高,況兼落筆擅詩豪。
悲哉轉瞬成千古,帳望京華徒首搔。
幼同誦讀長肩隨,規勸原思自首期。
此去九泉知已少,夜台莫被杜康欺。
自注:二舅嗜酒成疾,每曾規戒,思之蜀勝憮然。
縱識人間若夢中,未來過去總成空。
彭殤妄作皆虛誕,願證蓮池悟大同。
三、和珅年譜
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年十月和珅出生於北京,滿洲正紅旗二甲喇人,姓鈕祜祿氏,生父名常 保,母為嘉謨之女,另有一說是伍彌泰之女。
乾隆十六年辛未1751年
正月,高宗南巡至紹興,至五月回。免江蘇、安徽、河南、甘肅額賦或逋賦。
十月,搜集雲南少數民族文字,共14種,分彙成書進呈。
十一月,崇慶皇太後六十壽辰,中外臣僚雲集北京舉行慶祝活動,其鋪張侈靡無以複加。
十二月,挑永定河。禁苗民充苗疆額兵。
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年
四月,溫州、台州等地發生饑民搶米事件。湖北羅田民馬朝柱謀起事,事發,知縣以開脫馬朝柱被殺,牽連及四川、安徽、河南。
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年
六月,申禁朝官與諸王交通關係。有丁文林逆詞案。
八月,南河舞弊案起。
十月,劉震宇《冶平新策》案發生。
是年,和珅弟弟和琳生。
乾隆十九年甲戌754年
是年,準噶爾內亂,大部內附,清廷出兵新疆平定達瓦齊叛亂。
準許各地漢軍出旗為民。
乾隆帝東巡謁盛京祖陵,經吉林、沈陽等地。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年
是年,新疆達瓦齊叛亂平定,纂《平定準噶爾方略》。
是年,有“胡中藻堅磨生詩抄案”、“劉裕後大江謗書案”、“程贄秋水詩鈔案”和“揚準震投遞霹靂神策案”等發生。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年
正月,有“朱思藻吊時文案”發生,朱思藻被斬首。
二月,高宗弘曆東巡,至曲阜謁孔廟、孔林而還。
乾隆二十二年丁醜1757年
正月,高宗弘曆二次南巡,至杭州返回。
春天,新疆準噶爾都流行痘疫,發生內訌,清軍二路圍攻準噶爾,阿睦爾撒納敗逃俄羅斯。準噶爾部叛亂再次被平定。
六月,河南夏邑生員段昌緒因收藏吳三桂檄文並加圈評被殺。布政使彭家屏因家藏明末野史《潞河記聞》、《日本乞師》、《南遷錄》等,聞風後概行燒毀,論斬,後以撰《大彭統紀》賜死。是為“彭家屏案”。
十一月,湖南巡撫富勒深奏稱,陳安北所著《大學疑斷》等書“違背朱注”,成獄。經乾隆禦斷免議。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年
五月,清廷以都統雅爾哈善為靖逆將軍,率軍自吐魯番進攻庫車,征剿宣布獨立之回部和卓木兄弟布羅尼特和霍集占。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年
正月,以貽誤軍機罪,殺靖逆將軍雅爾哈善,代以兆惠。
閏六月,修浙江海塘,禁浙絲出洋。
九月,大小和卓木兄弟走死,天山南北路皆入版圖,設駐伊犁將軍總統兩疆,並於庫車屯田。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年
兆惠率軍自新疆凱旋,乾隆親自“郊勞”犒師,命阿桂為都統,總理伊犁事務。
乾隆二十六年辛己1761年
二月,雲南奏安南“沙匪”入界滋擾,遣兵會同安南兵擊之。
五月,有林誌功捏造“諸葛碑文案”、“閻大鏞《俁俁集》案”。
八月,有“《餘騰蛟詩詞》案”。
是年,為皇太後舉行七旬慶典。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年
三月,高宗第三次巡視江南,至海寧,五月回。
十月,命直隸開通溝渠。
大約至當年前後,和珅、和琳兄弟考入鹹安宮官學讀書。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年
正月,浚直隸河道。
六月,禁洞庭沽月濱私築民堤,命北方備省廣種臥柳。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年
三月,弛蠶絲出洋之禁。
十一月,始熏修《大清一統誌》。
是年,因俄羅斯於互市時違約課稅,又有他種欺弊,停恰克圖貿易。著名文學家、《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去世。
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年
正月,高宗第四次南巡,至海寧,四月回。詔免江蘇、浙江、安徽多項逋欠。
閏二月,烏什回民因不堪苛虐起事反叛,越六月失敗。
十二月,金川土司攻擾黨壩等處,緬甸侵擾猛捧等土司地,雲南兵攻之不利。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年
正月,詔自本年至三十五年輪免各省漕糧。
三月,清軍剿平侵擾雲南之緬甸“莽予”。
十一月,因緬甸收納招散,又常侵擾邊境,發兵攻緬甸,“緬甸之役”自此始。
是年,皇後烏拉納喇氏病逝。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年
二月,開館修《續通誌》、《續通典》等書。
三月,以雲貴總督楊應琚經營緬事欺隱賜令自盡,以明瑞代之,繼續攻緬之役。
是年,和珅與大學士英廉孫女馮氏結婚。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