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英國作家夏洛蒂很小就認定自己會成為偉大的作家。當她將這個想法透露給父親時,父親卻勸說她:你還是安心教書吧,寫作這條路難於上青天。然而她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她從中學畢業後,就開始向成為偉大作家的道路努力了。
她給當時的桂冠詩人羅伯特·騷塞寫信,期待著能夠得到鼓勵,然而兩個月之後她日夜等待的回信說:文學領域有很大的風險,你那習慣性的遐想,可能會讓你思緒混亂,這個職業對你並不合適。
但是夏洛蒂對自己的信念依然毫不動搖,她相信自己在文學方麵的才華,堅信自己能夠脫穎而出,雖然當時在文壇掙紮求生的人不計其數。她的信念讓她得以永不言敗,終於她先後寫出了長篇小說《教師》、《簡·愛》,成為了馳名世界的著名作家。
也許有人認為這是特例,會說成功哪會那麼容易。可事實是,隻要你相信,成功真的沒有想象得那麼難。
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修習心理學,他時常在下午茶的時間段到學校咖啡廳或茶座去聆聽那些成功人士聊天。去的次數多了,他見到了各種成功人士,比如諾貝爾獎獲得者、領域的學術權威、經濟大亨等,他發現這些成功人士都幽默風趣,將自己的成功看的輕鬆自然和順理成章。
時間長了,他發現自己見到的這些成功人士都有這樣的特點。他被國內那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證明獲取成功的艱難,期望那些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將自己成功的經曆誇張化了,可以說他們在嚇唬那些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想到這裏,他將《成功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了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其內容研究的是韓國成功人士們的心態。布雷登教授讀過這份論文後,很是驚喜,馬上就寫信給了他的劍橋校友——當時的韓國總統樸正熙。他在信中告訴樸正熙:“我不知道這部著作會對你有多大幫助,但是我相信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布雷登所料不差,這本書隨著韓國的經濟騰飛了,它從另一個角度告訴人們,吃苦耐勞和成功沒什麼必然聯係,隻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並長久地堅持下去,堅信自己能成功,那麼上天賦予給你的時間和智慧就會幫你完成這一件事情。這本書的理論鼓舞了很多人,而寫這部論文的作者,也成為了韓國泛業汽車公司的總裁。
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隻要我們滿懷信心,積極地追求成功,用信念將成功景象浮現,那麼在現實世界裏,我們的成功也會出現。很多時候我們無法做到很多事情,不是因為難,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不敢想。其實人生中很多事,隻要我們想做,將這份信念深入內心,並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再付諸行動,就肯定能夠完成。那些在你追求成功信念路上的絆腳石:一些敬告你不會成功、諷刺你不自量力的閑言碎語,我們統統可以置之不理,隻要堅定地向著認可的目標大步邁進,相信自己能成功,那麼我們的潛能就會被激發,因為你相信,在這個世界上,你的到來就是為了取得成功。